重慶市黔江區教育委員會關于區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第158號提案的答復函
黔江教函〔2024〕55號
重慶市黔江區教育委員會
關于區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第158號提案的
答復函
胡滔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放大教育集散功能助推新城快速發展的建議》(第158號)收悉。經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一、完善新城學校布局
一是2024年已將中央公園小區配套幼兒園和大通豪庭小區配套幼兒園納入2024年政府投資計劃。目前兩個項目已通過市發改委提級論證,力爭2024年底完工投用。二是2024年計劃開工建設人民小學分校(西村小學),目前該項目正在同步開展可研編制、土地報批、方案設計等工作,如建設資金到位,預計年底開工建設。三是民族中學與重慶市第八中學校合作取得新成效。2024年1月8日,黔江區黨政代表團赴渝北考察學習并召開兩地座談交流會,黔江區委書記徐江,渝北區委書記楊曉云出席活動并講話,雙方就開展常態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地教育醫療、社會事業、科技人才等領域合作進行了洽談,為重慶市第八中學校與重慶市黔江民族中學校合作辦學鋪平了道路。2月以來,雙方就共建工作團隊、組建教育集團、打造師資隊伍、共享優質資源等方面多次協商,達成一致意見,于5月17日正式簽署合作辦學協議。接下來,雙方按照協議內容,加快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增加新城優質資源供給,力爭早日建成優質高中。
二、加大政策配套支持力度
一是優化師資配置。持續優化新城片區師資隊伍配置,加大教師隊伍力量,通過考核招聘、面向區外遴選教師,保障各階段學校學科教師需求。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通過遴選、組織調整、實施區域間協同交流等方式,為新城片區交流優質師資96名,優化師資及學科結構。加強名師示范引領,培養國家級名校長培養對象1人、教育部中小學領軍教師培養對象1人,新增區級骨干教師75人,推評“新時代好老師”1人,評選區級優秀教師19人,充分發揮新城片區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激發干事創業激情。二是在招生政策上予以支持。優化招生政策,適度縮減老城區中小學招生計劃、嚴格控制大校額大班額,引導學生向新城轉移。支持鼓勵國維學校擴大辦學規模,在招生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2023年、2024年為國維學校分別增加普通高中計劃200人、150人。同時,支持國維學校搶抓機遇,在吸引周邊區縣生源上持續發力,吸引更多優質生源來黔就讀。三是強化集團幫扶。深化集團化辦學,健全完善集團辦學方案,優化集團組建形式,以民族中學為例,擬將新城區正陽及舟白中小學、老城區育才中學組建成民族中學教育集團,在教學、課程、教研等方面引進主城先進經驗,提升辦學質量。實施拔尖學生和藝體特長生培養,強化專業建設、特色發展等,提升辦學影響力。
三、加強職業教育領先發展
一是大力推進“雙優”名校建設。統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11項重點任務,積極建設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學校,成功立項專業教學資源庫、信息化標桿學校等建設項目7項。區職教中心建成市級高水平中職學校、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以全市第七名的成績順利通過市級“雙優”A類中職學校建設中期評估,目前正接受市級“雙優”中職學校終期評估。積極爭取渝東南對口升學技能高考考點落戶黔江。二是大力支持高職院校發展。多舉措籌集資金投入基礎建設,投入資金4.2億元完成職教中心遷建工程,于2021年9月實現整體搬遷入駐,達到國家設置標準,解決多年來重慶旅游職業學院與區職教中心合址辦學問題。區領導多次實地查看、專題調研高職院校用地問題,要求規資部門具體實施,推動解決高職院校辦學場地不足。三是大力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積極參與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共同體、實踐中心建設。2023年先后兩次申報市域產教聯合體。我區將依托工業園區,由龍頭企業、職業院校牽頭,行業組織、科研機構參與,共建市域產教聯合體和產教融合共同體,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此復函已經區教委米仁文同志審簽。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填寫在回執上寄給我們,以便進一步改進我們的工作。
重慶市黔江區教育委員會
2024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