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2021年政務服務工作要點的通知
黔江市監發〔2021〕27號
重慶市黔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2021年政務服務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片區市場監管所,機關各科室,執法支隊,消委會:
《重慶市黔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2021年政務服務工作要點》已經局領導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黔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1年3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黔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2021年政務服務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市、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要求,以政務服務“質量提升年”為目標定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創新,著力固根基、補短板、創示范,持續優環節、減材料、壓時限、降成本,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全面推動事項應上盡上、渠道一網通達、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綜辦”,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高效、體驗更愉快,助推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承接落實市政府決定取消、下放和改變管理方式的行政許可事項。健全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動態調整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加強“渝快辦”平臺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確保線上線下數據同源,有效支撐“一件事一次辦”“一窗綜辦”等特色服務推廣應用。逐項梳理行政備案事項,規范備案程序,嚴禁以備案之名行審批之實。深化減證便民,推廣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逐步擴大告知承諾事項覆蓋度。
(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貫徹落實《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對標國內先進及全市改革要求推動營商環境實現大提升。圍繞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深化企業開辦、辦理食品藥品許可等網上辦理便捷度。積極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及時溝通對接,力爭更多授權重慶改革試點事項在黔江先行先試。
(三)持續優化網上政務服務效能。貫徹落實“渝快辦”平臺運行管理辦法,加強“渝快辦”平臺和行業系統應用管理,對服務事項、數據共享、模塊應用、信息反饋等進行規范管理。強化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的規范管理,嚴格落實受理、轉辦、調查整改、結果反饋、用戶評議等工作流程,形成評價、反饋、改進、監督、考核全流程閉環,實現“好差評”主動評價數據全量歸集,差評整改率、回訪率達到100%;加強“好差評”數據綜合分析應用,推動政務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四)持續優化公共服務利民便民。深化“政務+郵政”政務服務雙通道和“黔江政務通”掌上辦事大廳建設,打通政務服務線上下單、上門攬件、郵寄送達、網點代辦等全渠道代辦服務。大力推廣“黔江政務通”掌上辦事大廳,積極引導企業和群眾通過線上渠道申請辦理政務服務事項,著力提高“黔江政務通”掌上辦事大廳覆蓋率,提升“渝快辦”平臺用戶使用度。
(五)持續推動政務服務“跨區縣通辦”。深化第一批、第二批“跨區縣通辦”事項辦理深度,全面承接落實第三批“跨區縣通辦”事項,2021年12月底前實現線上線下融合互通、無差別協同辦理。嚴格落實“跨區縣通辦”全流程監督管控機制,積極與其他區縣探索并明確事項辦理流轉具體程序,逐項細化崗位職責、資料傳輸、聯動方式等,對收件受理、過程辦理、辦結送達等環節實現全程跟蹤、實時反饋。
(六)持續推進“跨省通辦”和區域協作。貫徹落實《重慶市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方案》(渝府辦發〔2020〕124號),鞏固深化2020年底實現“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工作成效,承接落實好市政府要求2021年底實現的“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全面承接并做好第二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統一政務服務事項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事流程等要素,2021年底前實現同一事項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同標準受理、無差別辦理、行政審批結果互認。探索推動黔江區、秀山縣、張家界市、懷化市、湘西州、恩施州、銅仁市七地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戰略合作,推進市場主體登記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積極擴大“跨省通辦”范圍和深度。
(七)持續抓實抓好“一件事一次辦”。突出質效并舉,樹立正確導向。積極梳理存量,對已發布的57項“一件事”套餐中涉及市場監管領域的事項,加快推進流程優化、表單整合、系統對接,推進辦理“一件事”業務協同、系統整合、數據共享,實行“一次告知、一表申報、一窗受理、一次辦成”。有序擴大增量,聚焦就業創業,進一步梳理政務事項,2021年6月底前實現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
(八)持續提升網上辦事深度。立足“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優化再造審批服務流程,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比例,提升在線辦理成熟度。2021年底前,行政許可事項“全程網辦”占比不低于80%,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占比不低于70%。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渝快辦”平臺交辦投訴處理事項響應率達100%。配合建立用戶材料證照庫,推廣用戶材料證照重復使用功能。2021年4月底前,梳理鄉鎮(街道)和區級部門依申請類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辦理類事項證照和印章使用情況,完成余量電子證照模板的創建、電子印章的申請和全面推廣使用。按照“渝快辦”數字化場景應用建設部署,推廣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等技術手段,通過信息集成和數據自動核驗,推出一批無紙化材料申報事項。推進證明類材料在線申請、開具和應用。
(九)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便捷度。2021年3月底前,發布區、鄉兩級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2021年版),確保數據同源、同步更新、同頻服務。修訂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再梳理公布一批“零材料提交”“容缺受理”等事項清單。持續推進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2021年底前,依申請類事項實際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限平均減少80%以上、平均跑動次數不超過0.3次、即辦件事項比例達到40%以上。加強窗口工作人員業務培訓,提高服務意識和能力。
(十)持續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試點改革。建立涉企經營事項清單管理制度,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及優化準入服務等4種方式進行管理。2021年底前,確保全面完成市場監管領域內承接和落實市政府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或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人任務。簡化企業注冊登記手續,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特定領域和國務院決定設定的前置審批事項外,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不得作為企業登記的前置條件。強化涉企經營信息歸集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獎懲工作機制,嚴格執行“雙告知”信息精準化抄告制度。根據“渝快辦”平臺建設要求,完善“證照分離”改革服務專區,完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的具體管理措施。探索推進“一業一證”改革。開辦企業全流程實現“一網通辦、一次提交、一日辦結、一窗領取”。
(十一)持續推進網上中介超市規范高效運行。完善保留為行政審批必要條件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2021年4月底前向社會公布。運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會議等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宣傳,提高中介超市知曉度、認可度。對納入網上中介超市運行的涉及行政許可的中介服務事項和其他行政管理類別涉及的中介服務事項,推行中介市場準入“零門檻”,有序推進各類中介機構和采購人入駐中介超市,積極引導市場主體通過中介超市承接中介服務。嚴格執行全市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認定標準,將中介機構不良行為納入誠信體系管理。指導和督促采購人對已上線運行的中介服務事項,通過中介超市選取中介服務機構服務,定期統計發布、反饋采購人入駐情況和中介服務事項采購情況。2021年底前,使用政府資金采購的中介服務采購人入駐率達100%,其他中介服務采購人入駐率達80%以上,年交易規模達300宗以上。
(十二)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雙公示”信息歸集,推進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中對“紅黑名單”逢辦必查,落實聯合激勵和懲戒措施,開展15個重點領域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進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開展“信易貸”試點。推廣信用承諾和信用報告應用,有序開展信用修復。
(十三)積極探索政務服務創新舉措。結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全市政務服務工作重點、營商環境重點任務,開展貫穿全年的“對標專項”行動,積極探索“窗口前移無差別幫辦、導辦模式”“智能申報、即批即得的‘秒辦’服務”等特色創新服務。立足崗位職責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特色做法,2021年9月底前至少推出1項創新服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各單位要將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工作,由行政審批科牽頭,各科、所、隊配合,對照《2021年重慶市黔江區政務服務工作任務分解》,結合實際,進一步明確任務、細化措施、落實責任,制定本單位政務服務工作方案,并在3月底前在本單位專屬網頁公開。要嚴格按時序推進工作,定期檢查任務落實情況和協調解決難點堵點問題;理順政務服務體制機制,加強人才、經費、裝備等保障;嚴格落實“一人分管、一科受理、多科室協同”工作機制,持續鞏固深化“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成效,選派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人員進駐服務窗口,對“首席代表”充分授權,確保獨立履行職責。
(二)加強制度保障。各單位要認真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重慶市政務服務管理辦法》,及時修訂或廢止不符合最新改革精神的政策文件。
(三)加強學習交流。行政審批科要圍繞年度重點工作,加強對一線窗口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業務水平和辦事效率。各單位要加強對鄉鎮(街道)公共服務中心市場監管領域業務工作的培訓、指導。各單位要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政務服務干部職工開展跨區域溝通交流。
(四)加強效能督查。建立政務服務工作推進情況向區政府職轉辦定期報送機制,嚴格落實政務服務考核細則。行政審批科根據區行政服務中心通報反饋情況,實時發布問題清單,督促各責任單位限期整改,進一步發揮政務服務效能評估的導向作用,指導各單位持續改進工作、提升服務效能。
附件:2021年政務服務工作任務分解
附件
2021年政務服務工作任務分解
重點任務 |
具體工作 |
牽頭單位 |
配合單位 |
完成時限 |
(一)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
全面承接落實市政府決定取消、下放和改變管理方式的行政許可事項。 |
行政審批科、法治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健全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動態調整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 |
行政審批科、法治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
加強“渝快辦”平臺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確保線上線下數據同源,有效支撐“一件事一次辦”“一窗綜辦”等特色服務推廣應用。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6月30日 | |
逐項梳理行政備案事項,規范備案程序,嚴禁以備案之名行審批之實。 |
行政審批科、法治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
深化減證便民,推廣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逐步擴大告知承諾事項覆蓋度。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6月30日 | |
(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
貫徹落實《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對標國內先進及全市改革要求推動營商環境實現大提升。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圍繞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深化企業開辦、食品藥品許可等網上辦理便捷度。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
積極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及時溝通對接,力爭更多授權重慶改革試點事項在黔江先行先試。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
(三)持續優化網上政務服務效能 |
貫徹落實“渝快辦”平臺運行管理辦法,加強“渝快辦”平臺和行業系統應用管理,對服務事項、數據共享、模塊應用、信息反饋等進行規范管理。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6月30日 |
強化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的規范管理,嚴格落實受理、轉辦、調查整改、結果反饋、用戶評議等工作流程,形成評價、反饋、改進、監督、考核全流程閉環,實現“好差評”主動評價數據全量歸集,差評整改率、回訪率達到100%;加強“好差評”數據綜合分析應用,推動政務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
(四)持續優化公共服務利民便民 |
深化“政務+郵政”政務服務雙通道和“黔江政務通”掌上辦事大廳建設,打通政務服務線上下單、上門攬件、郵寄送達、網點代辦等全渠道代辦服務。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大力推廣“黔江政務通”掌上辦事大廳,積極引導企業和群眾通過線上渠道申請辦理政務服務事項,著力提高“黔江政務通”掌上辦事大廳覆蓋率,提升“渝快辦”平臺用戶使用度。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
(五)持續推動政務服務“跨區縣通辦” |
深化第一批、第二批“跨區縣通辦”事項辦理深度,全面承接落實第三批“跨區縣通辦”事項,2021年12月底前實現線上線下融合互通、無差別協同辦理。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嚴格落實“跨區縣通辦”全流程監督管控機制,積極與其他區縣探索并明確事項辦理流轉具體程序,逐項細化崗位職責、資料傳輸、聯動方式等,對收件受理、過程辦理、辦結送達等環節實現全程跟蹤、實時反饋。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
(六)持續推進“跨省通辦”和區域協作 |
貫徹落實《重慶市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工作方案》(渝府辦發〔2020〕124號),鞏固深化2020年底實現“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工作成效,承接落實好市政府要求2021年底實現的“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按時序推進 |
全面承接并做好第二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統一政務服務事項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事流程等要素,2021年底前實現同一事項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同標準受理、無差別辦理、行政審批結果互認。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
探索推動黔江區、秀山縣、張家界市、懷化市、湘西州、恩施州、銅仁市七地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戰略合作,推進市場主體登記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積極擴大“跨省通辦”范圍和深度。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按時序推進 | |
(七)持續抓實抓好“一件事一次辦” |
突出質效并舉,樹立正確導向。積極梳理存量,對已發布的57項“一件事”套餐中涉及市場監管領域事項,加快推進流程優化、表單整合、系統對接,推進辦理“一件事”業務協同、系統整合、數據共享,實行“一次告知、一表申報、一窗受理、一次辦成”。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有序擴大增量,聚焦就業創業重,進一步梳理政務事項,2021年6月底前實現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全覆蓋。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6月30日 | |
(八)持續提升網上辦事深度 |
立足“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優化再造審批服務流程,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比例,提升在線辦理成熟度。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2021年底前,行政許可事項“全程網辦”占比不低于80%,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占比不低于70%。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渝快辦”平臺交辦投訴處理事項響應率達100%。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
配合建立用戶材料證照庫,推廣用戶材料證照重復使用功能。2021年4月底前,梳理鄉鎮(街道)和區級部門依申請類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辦理類事項證照和印章使用情況,完成余量電子證照模板的創建、電子印章的申請和全面推廣使用。按照“渝快辦”數字化場景應用建設部署,推廣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等技術手段,通過信息集成和數據自動核驗,推出一批無紙化材料申報事項。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按時序推進 | |
推進證明類材料在線申請、開具和應用。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
(九)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便捷度 |
2021年3月底前,發布區、鄉兩級行政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2021年版),確保數據同源、同步更新、同頻服務。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3月31日 |
修訂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再梳理公布一批“零材料提交”“容缺受理”等事項清單。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9月30日 | |
持續推進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2021年底前,依申請類事項實際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限平均減少80%以上、平均跑動次數不超過0.3次、即辦件事項比例達到40%以上。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
加強窗口工作人員業務培訓,提高服務意識和能力。 |
行政審批科 |
持續推進 | ||
(十)持續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試點改革 |
建立涉企經營事項清單管理制度,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及優化準入服務等4種方式進行管理。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按時序推進 |
2021年底前,確保完成市場監管領域內承接和落實市政府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或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簡化企業注冊登記手續,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特定領域和國務院決定設定的前置審批事項外,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不得作為企業登記的前置條件。強化涉企經營信息歸集共享、協同監管和聯合獎懲工作機制,嚴格執行“雙告知”信息精準化抄告制度。根據“渝快辦”平臺建設要求,完善“證照分離”改革服務專區,完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的具體管理措施。探索推進“一業一證”改革。開辦企業全流程實現“一網通辦、一次提交、一日辦結、一窗領取”。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
(十一)持續推進網上中介超市規范高效運行 |
完善保留為行政審批必要條件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2021年4月底前向社會公布。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4月30日 |
運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會議等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宣傳,提高中介超市知曉度、認可度。對納入網上中介超市運行的涉及行政許可的中介服務事項和其他行政管理類別涉及的中介服務事項,推行中介市場準入“零門檻”,有序推進各類中介機構和采購人入駐中介超市,積極引導市場主體通過中介超市承接中介服務。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
嚴格執行全市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認定標準,將中介機構不良行為納入誠信體系管理。指導和督促采購人對已上線運行的中介服務事項,通過中介超市選取中介服務機構服務,定期統計發布、反饋采購人入駐情況和中介服務事項采購情況。2021年底前,使用政府資金采購的中介服務采購人入駐率達100%,其他中介服務采購人入駐率達80%以上,年交易規模達300宗以上。 |
信用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
(十二)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
加強“雙公示”信息歸集,推進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中對“紅黑名單”逢辦必查,落實聯合激勵和懲戒措施,開展15個重點領域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
信用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推進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開展“信易貸”試點。 |
信用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
推廣信用承諾和信用報告應用,有序開展信用修復。 |
信用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持續推進 | |
(十三)積極探索政務服務創新舉措 |
結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全市政務服務工作重點、營商環境重點任務,開展貫穿全年的“對標專項”行動,積極探索“窗口前移無差別幫辦、導辦模式”“智能申報、即批即得的‘秒辦’服務”“依托金融機構的自助終端推出便民服務應用場景”等特色創新服務。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12月31日 |
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特色做法,2021年9月底前至少推出1項創新服務。 |
行政審批科 |
相關科所(單位) |
2021年9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