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區生態環境局 關于區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第49號提案的答復函
重慶市黔江區生態環境局關于區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第49號提案的答復函
區政協法制民宗委、黃涼常務委員:
您單位提出的《關于開展“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的建議提案)》(第49號)收悉。經我局認真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一、高度重視,積極推進
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為持續鞏固提升生態示范創建成果,進一步推動“兩山”理論高水平轉化,2022年啟動了“兩山”基地建設工作。爭取到市級“以獎促治”專項資金97萬元,委托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為技術服務單位,計劃于今年申報重慶市“兩山”基地,爭取于明年申報國家“兩山”基地。
二、科學謀劃,系統部署
根據國家和市級“兩山”基地建設管理規程要求,結合我區阿蓬江流域“兩山”實踐基礎,我局會同技術服務單位多次走訪重點部門、重點鄉鎮,了解基本情況,提煉特色亮點。形成了《黔江區阿蓬江流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規劃(2023-2028年)》(以下簡稱《規劃》)《黔江區阿蓬江流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8年)》(以下簡稱《方案》),先后書面并召開座談會征求區級相關部門意見3次,送市生態環境局生態保護技術服務中心審核2次,送市生態環境局專家審查1次。2023年6月7日,《規劃》和《方案》通過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的專家組技術審查,經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審稿,正報請區政府審定后印發實施。
《規劃》包含“兩山”基地建設工作基礎、面臨的形勢、總體思路、重點任務、重點工程項目、保障措施等6個章節。《方案》包含“兩山”基地建設背景與意義、區域概況、“兩山”實踐探索成效與問題分析、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工程及投資、保障措施等7個章節。
(一)總體目標。通過“兩山”基地建設,鞏固提升我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果,推動阿蓬江流域生態保護格局日益完善,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蠶桑、脆紅李、獼猴桃等特色生態產業惠民富民示范效應更加凸顯,以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為核心的文旅融合實現價值進一步提升,“兩山”文化品牌價值顯著提升。經過3-5年努力,基本形成阿蓬江典型特色的“兩山”轉化模式和路徑,把阿蓬江流域打造成為“山水美、產業強、百姓富、文化興”的北緯30°長江經濟帶最美生態廊道。力爭2024年獲得重慶市“兩山”基地命名、2025年獲得國家“兩山”基地命名,并分別在獲得市級和國家級命名3年后通過相應建設后評估。
(二)主要指標。按照生態環境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管理規程》,共涉及環境質量、生態狀況、民生福祉、生態經濟、生態補償、社會效益、制度創新、資金保障等8個方面任務共20項指標。其中18項指標已達到或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生態環保投入占GDP比重”2項指標暫未達標,需在建設規劃期間持續強化相關工作來實現目標要求。
(三)主要任務。根據全區“十四五”總體規劃及各專項規劃工作任務,有機整合形成了2023-2028年“兩山”基地建設主要任務,包括嚴格管控生態空間,筑牢生態屏障;深化生態環境治理,增值綠色資本;健全生態經濟體系,壯大金山銀山;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拓寬轉化路子;賡續紅色民俗文化,打造“兩山”品牌等5個方面的主要任務。
(四)重點項目。計劃重點實施“兩岸青山”保護工程、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生態旅游提升工程、生態農業發展工程、清潔能源建設工程和“兩山”品牌建設工程等6大類29個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82.9億元。
三、強化保障,穩步實施
待《規劃》和《方案》經區政府審定并正式印發后,我局將認真牽頭組織實施,有序推進阿蓬江流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
此復函已經張懷局長審簽。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領銜代表填寫在回執上寄給我們,以便進一步改進我們的工作。
重慶市黔江區生態環境局
202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