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黔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1年,全區各族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以民生改善為導向,創新實施“三大戰略”,全面建設“五個黔江”,搶抓機遇,克難奮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19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78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71.55億元,增長24.6%;第三產業增加值43.87億元,增長16.3%。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0.6∶53.5∶35.9調整為10.6∶55.4∶3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66.5%和30.4%。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1528人,比上年增長17.2%;指導幫助城鎮失業人員6639人實現就業再就業,增長4.5%;幫助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1596人,增長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下降0.2個百分點。
二、農業
2011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6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種植業9.05億元,增長2.8%;林業1.23億元,增長4.6%;牧業10.98億元,增長5.9%;漁業0.18億元,增長4.9%。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85.6萬畝,比上年增長0.4%;油料種植面積14.4萬畝,增長4.1%;蔬菜種植面積13.93萬畝,增長1.4%。糧食總產量24.3萬噸,下降2.7%;玉米產量7.3萬噸,增長5.9%;水稻產量6.6萬噸,下降7.6%;薯類產量8.4萬噸,下降2.9%。全區烤煙產量0.84萬噸,增長11%;蔬菜產量15.49萬噸,增長3.1%。
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6.34萬噸,比上年增長3.3%,其中豬肉5.72萬噸,增長3.4%;牛羊肉0.48萬噸,下降1.5 %。年末生豬存欄59.64萬頭,增長1.3%;牛存欄9.39萬頭,下降1.4%;羊存欄2.16萬只,增長6.3%;全年生豬出欄77.91萬頭,增長3.4%;全年水產品產量0.14萬噸,增長7.7%?! ?/p>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1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62.24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占全區GDP的比重為48.2%,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6%,拉動經濟增長11.4個百分點,拉動力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5個,比上年增加5個,實現產值126.7億元,增長40.2%,其中輕工業產值89.46億元,增長54.3%,重工業產值37.24億元,增長15%。黔江卷煙分廠、烏電集團、黔龍集團、供電公司、弘揚建材、武陵硅業等6戶重點企業完成產值65.0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1.3%;實現利稅29.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89.8%。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8.41億元,比上年增長49.5%;實現利稅總額32.48億元,增長24.2%,實現利潤總額9.63億元,增長27.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52%,下降8.4個百分點;人均勞動生產率達到47.69萬元/人。
全區建筑業實現增加值9.31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實現建筑業總產值39.17億元,增長55.3%。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1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7.97億元,比上年增長36.5%,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拉動經濟增長11.5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投資實現91.32億元,占投資總量的71.4%,成為投資增長的主導力量。全年建設與改造投資完成114.48億元,增長36.7%,占投資總量的89.5%;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3.49億元,增長34.1%。國民經濟各行業中,農林牧漁業完成投資7.98億元,增長15.8%;工業完成投資53.16億元,增長48.9%;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完成投資11.86億元,增長90.5%。
全年52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20.1億元,其中續建項目完成投資100.4億元,占重點建設投資的83.6%,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19.7億元,占重點建設投資的16.4%。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31.26萬平方米,增長41.4%;竣工面積30.39萬平方米,增長80.8%;商品房銷售面積44.13萬平方米,增長57.3%,銷售額15.17億元,增長74.2%,其中住宅銷售增長82.4%。
五、國內貿易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4.07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分地區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1.15億元,增長22.2%;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2. 92億元,增長20.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38.04億元, 增長21.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03億元,增長20.4%。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拉動經濟增長8個百分點。
全區批發零售企業實現商品銷售額63.44億元,比上年增長29.3%,住宿餐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72億元,增長25%。全區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50家,實現銷售總額50.3億元,增長36.3%,其中:汽車銷售增長95%;家具銷售增長87.4%;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企業31家,實現營業收入4.03億元,增長32.2%。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1年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32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95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42922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2.8%;完成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67278萬人公里,增長23%。2011年,黔江舟白機場更名為黔江武陵山機場,開通黔江至重慶、黔江至上海、黔江至昆明三條往返航線。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1686人次,其中:進港5383人次,出港8147人次,過站8156人次?! ∪晖瓿舌]電業務總量23604萬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352萬元,增長0.9%;電信業務總量21252萬元,增長13.2%。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32萬戶,增長2.9%;移動電話用戶34.3萬戶,增長20%;互聯網用戶4.09萬戶,增長64.4%。 全區接待游客達到253.9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0.8%。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8.06億元,增長46.4%。
七、財政、金融
2011年,全區實現財政總收入37.76億元,比上年增長37.4%。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2.85億元,增長50.5%,實現稅收收入8.83億元,其中增值稅和營業稅分別增長24.5%和49%。全年地方財政支出47.39億元,比上年增長34.5%,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13.4%,教育支出增長27.1%,醫療衛生支出增長44.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1.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9.8%。
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19.97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2.85億元,增長30.7%。金融機構貸款余額74.82億元,增長14.7%,其中短期貸款18.3億元,增長34%, 中長期貸款56.52億元,增長10.7%。
全年保費收入2.7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27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39億元。全年各保險公司共賠付各類保險金1.01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0.43億元,人身險賠付0.48億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1年,全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75所,其中小學128所,普通中學18所,特教1所,幼兒園23所,中職2所(民辦1所),電大(師范、進修校)1所,高職學院2所。在校學生總數為10.08萬人,其中小學4.45萬人,初中2.99萬人,普通高中1.33萬人,中職1.23萬人。重慶旅游職業學院在校學生數13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初中入學率117.2%,輟學率0.46%;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2.6%;小學畢業率100%,初中畢業率99.9%;15周歲初等教育完成率99.7%,17周歲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7.7%,青壯年非文盲率99.9%;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比例達到97%以上;人均受教育9.01年。高考重點本科上線497人,比上年增加43人,考入北大等名校19人。
全年完成20項科技成果鑒定;專利申請296件,科技成果轉化率為100%;完成“黔江優質柚梨貯藏保鮮技術示范與開發”、“金溪河流域獼猴桃專家大院建設”兩個市級科技項目和國家星火計劃項目“黔江蒲花柚脫毒苗木繁育及高效生態栽培技術開發與示范”結題驗收工作;成功申報 “LED大功率照明燈具研發項目”;成功推廣應用 “即食銀耳生產工藝研究及產品開發”和 “ 抗潰瘍病紅心獼猴桃優質種苗繁育推廣”等科技項目16項;建成渝東南地區唯一的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科技館籌建工作有序推進。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2011年,全區基本建成2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個街道文化中心,率先在渝東南全面完成鄉鎮文化站建設。建成農家書屋218個,率先實現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全年免費放映電影3604場,觀眾100萬余人次。成功舉辦“紅歌天天唱”黔江周、黔江首屆鄉村歌手大賽、第八屆園博會黔江文化周等大型文化活動100余場;深入打造第四屆中國武陵山民族文化藝術節和第四屆黔江區鄉村文化藝術節;舞蹈創作《白虎神鞭趕太陽》在全國第九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得表演項目二等獎,《報喜》獲全國國稅系統文藝展演金獎,《綠色的信念》獲重慶市郵政系統歌曲創作一等獎。拍攝數字電影《海壩的春天》和《太陽花兒開》,開啟我區數字電影拍攝的先河。實現“兩館一站”即區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文化站免費開放,完成民族文化宮續建工程,黔江書城竣工。全區有3個市級特色文化之鄉,1個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11個市級非遺保護項目,43個區級非遺保護項目?!?/p>
全區衛生機構數7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1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2600張,每千人口擁有床位數4.03張;衛生人員2474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898人;全區醫療機構門急診121.47萬人次,出院12.15萬人次?!八拿纭比陶{查接種率98.6%,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率96.7%,流腦疫苗接種率96.7%,乙腦疫苗接種率98.6%。對2.78萬名留守兒童進行了體檢,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70.7%。全年城鄉居民參加合作醫療44.12萬人,參合率為90.6%,其中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83萬人,參加城鎮合作醫療7.29萬人。
全年舉辦第一屆“重慶黔江杯”全國象棋冠軍爭霸賽、黔江?南非乒乓球對抗賽、“體彩杯”紅五月百萬市民登山大聯動、“乒臨城下”乒乓球全國挑戰賽渝東南片區選拔賽等各級各類體育健身活動68次,788場,觀眾達68萬余人次。參加市青少年錦標賽9項競賽,獲得金牌36枚,銀牌33枚,銅牌39枚,團體第二名4個,第三名1個;參加全國高水平舉重基地賽獲得金牌1枚;參加全國中西部舉重比賽獲得金牌2枚、銀牌1枚;參加全國青年舉重錦標賽獲得金牌1枚。全區已建成30個農體工程和5個鄉鎮全民健身廣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體育場館納入“百館千場”開放行列。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1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54.13萬人,比上年增加0.5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03萬人,農業人口31.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5‰。年末全區常住人口44.63萬人,城鎮化率40.8%。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7元,比上年增加2210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370元,增長19.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2.1%。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452元,比上年增加1035元,增長23.4%,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839元,增長21.9%;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3052元,增長26%;人均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561元,增長14.9%。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031元,增長25.1%,其中用于食品、衣著消費分別增長20.6%、37.4%;用于居住、交通通訊消費分別增長40.1%、26.2%。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6.1%。
全年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27370人,工傷保險參保25634人,生育保險參保15041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39345人,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1786人,事業人員養老保險參保11463人,村居干部補充養老保險參保人數933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1%、90%。全區有城市低保對象7313戶11526人,全年累計支出低保金3391萬元;有農村低保對象10258戶23086人,全年累計支出低保資金2649萬元。全年共籌措臨時救助資金近400萬元,救助城鄉困難群眾1308人次335萬元。
十一、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
2011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0天,優良天數占總天數93.2%,比上年增加26天。 阿蓬江及主要次級河流水質均穩定控制在Ⅲ類水域標準;開工建設中塘、白土、石家等7個集鎮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2%以上;2個城區、22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達標率分別達到100%、80%。區域環境噪聲51.6dB(分貝),符合城市區域環境噪聲Ⅱ類區要求。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1萬戶,建成農民新村20個;巴渝新居開工建設1246戶,完工1185戶;農村危舊房改造開工2872戶,完工2635戶;全區共創 “園林式小區”5個、“園林市街”10條;濯水古鎮老街巷被評為“全市最美小巷” 十強之一;新華大道榮膺“重慶市最美大道”十強。
2011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7.5%,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全年共完成森林工程建設22.84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0.92萬畝、荒山造林6萬畝;建義務植樹基地31個,完成義務植樹250萬株;建產業基地15.2萬畝,綠化美化景觀林2萬畝,建成武陵花香花卉苗木基地0.7萬畝;國家正式批準阿蓬江為國家濕地公園,成功創建市級森林城市。
十二、扶貧開發
2011年減少貧困人口8558人,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57元,比上年增加933元。全年到位各類扶貧資金6598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5551萬元。 完成15個貧困村整村脫貧任務,啟動18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工程,落實整村脫貧專項資金900萬元。新建11個扶貧互助社,完成生態移民搬遷2814人,新修村道公路149.4公里,解決貧困人口13500人的飲水難;全年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453萬元,支持鄉村旅游、銀耳、獼猴桃、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全區參加結對幫扶干部2940人,結對貧困農戶1811戶,投入錢物631萬元。
注:公報中所列數據均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