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黔江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2年,全區各族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緊緊圍繞“兩個核心目標”,強力實施“三大戰略”,著力深化改革創新,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抓實干、克難奮進、開拓創新,切實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形成社會和諧、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7.95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52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83.09億元,增長16.3%;第三產業增加值49.34億元,增長12.1%。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三次產業比例由2011年的10.6∶55.4∶34.0調整為10.5∶56.2∶33.3,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6%、66%和30.4%。
二、農業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種植業10.4億元,增長5.6%;林業1.4億元,增長6.9%;牧業11.9億元,增長4.4%;漁業0.2億元,增長18.1%。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84.2萬畝,比上年下降1.7%;油料種植面積15.2萬畝,增長5.4%;蔬菜種植面積14.5萬畝,增長4.3%。糧食總產量25萬噸,增長2.8%;玉米產量7.4萬噸,增長0.2%;水稻產量6.6萬噸,下降0.1%;薯類產量9.4萬噸,增長11.3%。全區烤煙產量0.9萬噸,增長9.6%;蔬菜產量17.1萬噸,增長10.6%。
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6.5萬噸,比上年增長3.2%,其中豬肉5.9萬噸,增長2.4%;牛羊肉0.5萬噸,增長4.8%。年末生豬存欄59.5萬頭,下降0.3%;牛存欄9.5萬頭,增長1.4%;羊存欄2.2萬只,增長3.2%;全年生豬出欄79.8萬頭,增長2.4%;全年水產品產量0.15萬噸,增長10.9%。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2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7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占全區GDP的比重為48.2%,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2%,拉動經濟增長8個百分點。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5個,比上年增加10個,實現產值144.23億元,增長20%,其中輕工業產值101.41億元,增長21.5%,重工業產值42.82億元,增長16.7%。黔江卷煙廠、烏江電力公司、百發肉類加工公司、科瑞南海制藥公司、黔龍集團、供電公司、弘揚建材、武陵硅業等8戶重點企業完成產值9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4.5%;實現利稅7.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54.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6.8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實現利稅總額45.63億元,增長40.3%,實現利潤總額15.71億元,增長68.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516%,增長43.6個百分點;人均勞動生產率達到53.55萬元/人。
全區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1.75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全區建筑業總產值完成48.22億元,增長23.2%。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5.77億元,比上年增長36.2%,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2%,拉動經濟增長8.6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投資實現129.63億元,占投資總量的73.7%,是投資增長的主導力量。全年建設與改造投資完成159.87億元,增長39.7%,占投資總量的90.9%;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5.90億元,增長17.9%。國民經濟各行業中,農林牧漁業完成投資5.83億元,下降26.9%;工業完成投資69.73億元,增長31.2%;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完成投資19.26億元,增長62.2%。
全年60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46.1億元,其中續建項目完成投資117億元,占重點建設投資的80.1%,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29.1億元,占重點建設投資的19.9%。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26.22萬平方米,下降2.2%;竣工面積35.8萬平方米,增長17.8%;商品房銷售面積46.71萬平方米,增長5.8%,銷售額17.53億元,增長15.5%,其中住宅銷售增長5.7%。
五、國內貿易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1.78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分地區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9.67億元,增長18.0%;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2.11億元,增長16.0%。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46.42億元,增長18.3%;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36億元,增長11.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8%,拉動經濟增長5.3個百分點。
全區批發零售企業實現商品銷售額78.34億元,比上年增長23.5%,住宿餐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97億元,增長18.5%。全區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90家,實現銷售總額68.85億元,增長27.6%,其中: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7.5%;汽車銷售增長32.5%;家具銷售增長26.7%。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企業31家,實現營業收入3.65億元,增長21.7%。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2年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42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05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52154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2.5%;完成公路旅客運輸周轉量81417萬人公里,增長19.8%。
2012年,黔江武陵山機場已開通黔江至重慶、黔江至上海、黔江至昆明、黔江至北京四條往返航線。完成旅客吞吐量83832人次,其中:進港14699人次,出港18679人次,過站50454人次;貨郵吞吐量51295公斤。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5815萬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674萬元,增長13.7%;電信業務總量23141萬元,增長8.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6.33萬戶,增長5.9%;互聯網用戶5萬戶,增長22.2%。
全區接待游客達到313.6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5%。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0.66億元,增長32.3%。
七、財政、金融
2012年,全區實現財政總收入54.49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8.11億元,增長23.0%,一般性預算收入15.22億元,增長20.6%,實現稅收收入10.23億元,其中增值稅和營業稅分別增長17.4%和17.7%。全年地方財政支出54.87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25.1%,教育支出增長67.0%,醫療衛生支出增長21.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4.4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5.6%。
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8.97億元,增長25.5%。金融機構貸款余額93.03億元,增長24.4%,其中短期貸款28.36億元,增長55.0%,中長期貸款64.09億元,增長13.4%。
全年保費收入3.07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17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83億元。全年各保險公司共賠付各類保險金0.8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0.52億元,人身險賠付0.28億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2年,全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81所,其中小學122所,初級中學15所,完全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4所,特教1所,幼兒園31所,中職2所,電大1所,高職院校2所。有各級各類在校學生總數為11.75萬人,其中小學4.43萬人,初中2.74萬人,普通高中1.43萬人,中職1.14萬人,高職3510人,特教123人,電大302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初中入學率117.0%,輟學率0.3%;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8%;小學畢業率和初中畢業率均達100%;15周歲初等教育完成率99.8%,17周歲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8.2%,青壯年非文盲率99.9%;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比例達到97%以上;人均受教育9.62年。高考重點本科上線669人,比上年增加172人,本科層次錄取1999人,錄取率為80.96%。
全年完成1個國家級“富民強縣”科技項目———“甘薯產業示范建設”和9個市級科技項目“桑枝食用菌技術研究與示范”、“獼猴桃產業關鍵技術研究”和“青蒿標準化種質及推廣”等結題驗收;47個區級科技計劃項目“降低卷煙制造過程煙葉消耗”、“黔江區豬瘟、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比較與研究的試驗項目”等結題驗收;成功推廣應用“黔江區“六化五配套”養蠶技術”等項目科技成果16項。專利申請287件,獲專利授權152件;成立我區首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恒星天然藥物分離純化工程技術中心和兩個民營科研機構-黔江區獼猴桃科研所和黔江區科園玉米研究所;成功申報普鎧頓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為全市第三批知識產權試點企業;成功引進重慶旗背嶺電子有限公司入駐黔江科技企業孵化器。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2012年全區27個公共文化中心被文化部評估定級為一級。發放直播衛星設備14969套,“村村通”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實現“兩館一站”即區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文化站免費開放。全年實施電影惠民工程2454場,觀影人數達52.15萬人次,實現農村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觀影率達到100%。成功舉辦第六屆回鄉大學生才藝展、第七屆“鬧元宵”龍獅舞大賽;深入打造第四屆中國武陵山民族文化節和第四屆鄉村文化藝術節;黔江文化史上第一部大型民族歌舞詩《云上太陽》成功首演;舞蹈創作《母親的火塘》奪得重慶市第十六屆“群星獎”選拔賽一等獎;歌曲《武陵山有一顆明珠》被國家級刊物《歌曲》收編。《摩圍寨》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是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的最高榮譽;中篇小說集《殘樹》榮獲重慶市第四屆文學藝術獎優秀作品獎(第一名)。古籍《濟陰綱目十四卷》、《隨園九種》、《文心雕龍十卷》入選第二批《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錄》;黔江圖書館館藏的西雙版納傣文南傳佛教古籍《尖達塔度》,被列入國家級珍貴古籍名錄序列。
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92個,其中:區級醫院2個、區級醫療衛生單位7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鄉鎮衛生院24個、民營醫院7個、個體診所35個。全區共設有病床1755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病床3.3張。全區有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898人,其中注冊醫生788人、注冊護士862人。全區醫療機構門急診121.47萬人次,出院16.25萬人次。“四苗”全程調查接種率99.72%,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率99.89%,流腦疫苗接種率99.59%,乙腦疫苗接種率99.62%。
全年成功舉辦國際搏擊爭霸賽、第三屆世界麻將錦標賽兩大國際賽事,黔江區第三屆運動會;承辦2012年“旅游杯”全國釣魚邀請賽、第二屆武陵地區大眾武術錦標賽等各級各類體育健身活動62個,781場,累計觀眾達68萬余人次。全年共組織參加武隆國際山地自行車賽、重慶市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重慶市第二屆老年人運動會、長壽湖鐵人三項賽等市級賽事12個。重慶市第四屆運動會共獲得31枚金牌28枚銀牌30枚銅牌。全年建成20個村級農體工程和1個鄉鎮全民健身廣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43平方米。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2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54.51萬人,比上年增加0.3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62萬人,農業人口30.89萬人,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6‰。年末全區常住人口44.91萬人,城鎮化率42.53%。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4元,比上年增加2247元,增長14.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470元,增長11.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3.4%。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215元,比上年增加763元,增長14%,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110元,增長14.7%;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3492元,增長14.4%;人均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613元,增長9.3%。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423,增長7.8%,其中用于食品、衣著消費分別增長11.4%、16%;用于居住、交通通訊消費分別增長23.5%、13.3%。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3.9%。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5059人,指導幫助城鎮失業人員4314人實現就業再就業,幫助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150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9%。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1872人,失業保險參保25715人,工傷保險參保32128人,生育保險參保22152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35905人,被征地農轉非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5121人,超齡人員養老保險參保1020人,事業單位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1777人,村(居)委干部養老保險參保963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89737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8672人,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451065人,參合率為92%。
全區有城市低保對象4636戶8209人,全年累計發放城市保障金2311.87萬元;有農村低保對象7822戶16698人,全年累計發放農村保障金2493.62萬元。全年共籌集臨時救助資金700萬元,救助困難群眾2378人次570.90萬元。
十一、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
2012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5天,優良天數占總天數94.5%,與去年同比提高了1.3個百分點。阿蓬江及主要次級河流水質均穩定控制在Ⅲ類水域標準,2個城區、22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達標率分別達到100%、85%;區域環境噪聲51.6dB,道路交通噪聲62.7dB,功能區環境噪聲56.0dB,符合城市區域環境噪聲Ⅱ類區要求。實施農戶風貌改造34個村,啟動建設農民新村63個,改造特色大院300個,新建沼氣池9800口。創建河濱東路東段、河濱南路東段2條市級“園林市街”和隆鑫·玫瑰灣小區1個市級“園林式單位”,迎賓大道美食街獲評“市級特色美食街”。
2012年全區森林覆蓋率53.4%,比上年提高5.9個百分點。全年完成造林綠化14.87萬畝,其中森林工程6.87萬畝、退耕還林荒山造林3萬畝、飛播造林5萬畝;林業用地面積達224.3萬畝,完成義務植樹258萬株。
十二、扶貧開發
2012年貧困村整村脫貧10個,減少貧困人口9072人,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5330元,比上年增加873元。全年扶貧投資4177萬元,在22個街道鎮鄉、55個村新建村道99.1公里、維修村道468.8公里,解決56185人出行難問題,行政村通暢率達到94%;實施舟白街道至小南海鎮10個村3.6萬人的小連片扶貧開發成為全市扶貧示范項目;支持鄉村旅游、銀耳、獼猴桃、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全區114個幫扶部門共捐款捐物1362.733萬元。
注:公報中所列數據均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