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黔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5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區委、區政府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興區”總任務,深入推進“工業強區、旅游大區、城市靚區”戰略,全力穩增長,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年全區經濟穩定發展,各項事業順利推進,社會和諧安定。
一、綜合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46.2萬人,比上年增加0.5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3萬人,農村人口24.9萬人。城鎮化率46.13%,比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
年末戶籍總人口55.0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48萬人,非農業人口24.57萬人。
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02.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03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111.77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71.75億元,增長11.5%。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4∶55.2∶35.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099元,比上年增長8.9%。
就業得到保障。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56%。
價格水平漲幅較低。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3%。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6%。
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23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稅收收入14.19億元,下降1.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4.32億元,增長11%。其中,城鄉社區支出4.99億元,增長12.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6億元,增長11.9%;教育支出10.52億元,增長12.1%;農林水支出9.17億元,增長24.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42億元,下降15.4%;醫療衛生與計生支出5.29億元,增長19.9%;文體與傳媒支出0.69億元,增長30.5%。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9.04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其中:種植業11.21億元,增長6.3%;畜牧業6.37億元,增長2%;林業1.2億元,增長8.5%;漁業0.26億元,增長0.1%。
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2.85萬畝,比上年下降1.4%。油料種植面積15.15萬畝,增長2.9%。蔬菜種植面積15.81萬畝,增長1.6%。烤煙種植面積6萬畝,下降4%。建成優質蠶桑基地10萬畝、獼猴桃等特色水果基地5萬畝。
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全年糧食總產量25.1萬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水稻產量6.61萬噸,增長0.4%,玉米產量6.96萬噸、薯類產量10.4萬噸,兩者均與上年持平。全區烤煙產量0.62萬噸,減少11.4%。蔬菜產量20萬噸,增長5.2%。水果產量4.1萬噸,增長7.8%。
畜牧業總體平穩。全年肉類總產量6.55萬噸,比上年減少0.4%。其中:豬肉5.84萬噸,減少0.9%;牛肉0.53萬噸,增長0.8%。年末生豬存欄56.6萬頭,減少1.8%;牛存欄8.2萬頭,增長1.1%;羊存欄2.6萬只,增長5.4 %;家禽存欄143.52萬只,增長30.6%。全年生豬出欄79.36萬頭,減少0.8%。生產蠶繭2.45萬擔,增長21.9%。水產品產量1950噸,增長5%。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93.64億元,比上年增長8.7%,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0.73億元,增長8.6%。
工業總產值238.47億元,增長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8.82億元,增長11.9%。其中:股份制企業總產值182.35億元,增長17.4%;國有企業總產值45.56億元,下降5.7%。
五大產業板塊有升有降。全年電礦聯產材料產業總產值91.90億元,比上年增長32.6%;輕紡食品加工產業119.59億元,增長1.1%;高效節能電機產業4.61億元,增長10.5%;汽摩配套協作產業4.81億元,增長35.3%;生物醫藥產業7.91億元,下降13.3%。
企業效益有所放緩。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18.9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利稅總額51.51億元,下降10.6%;利潤總額17.12億元,下降12.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97.6%,比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59.96萬元/人,增長1.1%。
建筑業加快發展。全年633個在地建筑項目。建筑業總產值85.2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建筑業增加值18.13億元,增長14.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定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
分性質看:國有投資194.73億元,增長33%;民間投資72.35億元,下降19.3%。分類別看:建設與改造投資243.53億元,增長11.8%;房地產開發投資23.55億元,增長29.1%。分行業看:農林牧漁業投資19.45億元,增長70.3%;工業投資58.5億元,下降36%;教育衛生文化事業投資13.42億元,增長63.9%。
房地產業保持平穩態勢。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245.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6%。商品房竣工面積48.74萬平方米,增長1.5倍。商品房銷售面積51.21萬平方米,增長2.2%。商品房銷售額24億元,增長12.4%。
五、國內貿易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1.96億元,比上年增長9.8%,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5.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6.72億元,增長8.8%,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3.3%。
消費品市場穩步發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88億元,比上年增長13.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2.4億元,增長13.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8.48億元,增長13.4%。按行業統計,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72.69億元,增長13.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8.17億元,增長13.3%。全年全區批發零售企業商品銷售額181.13億元,增長18%。住宿餐飲企業營業收入12.48億元,增長18.2%。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平穩增長。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95億元,比上年增長7.4%,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2.9%。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50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100公里。全區鄉鎮通暢率100%,行政村通暢率100%,村民小組通暢率88%。全年公路貨物運輸403萬噸,比上年增長10.1%,公路旅客運輸量1072萬人,下降13.5%,
黔江武陵山機場已開通黔江至重慶、黔江至成都、黔江至北京、黔江至上海、黔江至廣州、黔江至昆明、黔江至杭州7條往返航線,初步形成“米”字形網絡。全年旅客吞吐量14.2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3%。其中:進港4.87萬人次,出港4.82萬人次,過站4.57萬人次。郵貨吞吐量114.2噸,增長50.5%。
郵電業穩定發展。全年郵電業務總量3.7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37億元,增長5.5%;電信業務總量3.33億元,增長4.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0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6.9萬戶;互聯網用戶9.53萬戶。
旅游業加快發展。全年接待游客668.1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7%。旅游總收入26.43億元,增長37.7%。
七、金融
金融業快速發展。全年金融業增加值12.13億元,比上年增長42.2%,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6%。其中,新型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9.1%。
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全年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2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個人存款余額113.72億元,增長5.6%。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73.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短期貸款62.36億元,下降5.8%;中長期貸款110.06億元,增長22.7%。全年保費收入7.34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94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5.38億元。全年各保險公司共賠付各類保險金1.49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0.95億元;人身險賠付0.53億元。
八、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1元,比上年增長12.4%。全區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380元。城鄉收入比為2.79∶1。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72元,比上年增加2284元,增長10.2%。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2155元,增長8.9%;人均經營凈收入7910元,增長13%;人均財產凈收入1996元,增長15.3%;人均轉移凈收入2611元,增長4.5%。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202元,比上年增長10%。
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5元,比上年增加977元,增長12.4%。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498元,增長9.9%;人均經營凈收入2784元,增長18.1%;人均財產凈收入187元,增長20.4%;人均轉移凈收入3386元,增長9.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400元,比上年增長11.8%。
九、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體育
教育穩步發展。全年共有195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0.85萬人。全區學前3年毛入園率80.2%,普惠幼兒園占比77.9%;小學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在93%以上,辦學規模、教育質量均居渝東南第一。職教中心成功創建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全年高考重點本科上線1223人,其中6人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本科上線率突破50%。全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11年。
科技日益進步。“黔江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建設”下設的5個子課題進展順利,其中“科技企業孵化服務平臺建設”及“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基地”已建成投用。3家眾創空間獲 “重慶市眾創空間”稱號。其中,“黔江阿蓬創客社區”被認定為“2015年重慶市首批示范眾創空間”。全區成功獲批高新技術企業1家,高新技術產品10個。全年共完成10個技術合同交易,交易總額2580萬元。成功立項區級科技項目55項,落實項目資金200萬元。全區專利申請125件、獲專利授權89件。
文化蓬勃發展。打造的首部連續劇《侯天明的夢》在央視8套首播并重播。全區創作了《怕個么子》、《嫂子進城》、《溜溜子十三寨》等多部獲獎作品。成功舉辦“武陵驕子·精彩黔江”全國攝影大展、重慶·黔江國際釣魚邀請賽。全年全面實施“兩館一站”免費開放。全年送文化進基層120場,開展流動文化服務進村705場,服務人口40萬人次。開展惠民電影放映2075場,開展中小學生愛國主義電影放映100場,完成鄉鎮固定放映廳2個座。完成直播衛星“戶戶通”設備安裝1.11萬套,完成廣播電視臺一級臺達標建設的基裝部分,實現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全年完成30個脫貧村的文化中心戶建設。全年舉辦書畫作品展5次,舉辦器樂、聲樂、舞蹈、攝影、書法等各類講座和培訓共計80余次,惠及群眾1萬多人次。
體育全面發展。全年新增田徑、籃球等2個市級體育后備人才訓練基地,總數達到6個。新增體育協會2個,體育俱樂部4家。全區在全市年度錦標賽中獲55金69銀72銅。全年舉辦國市級以上體育賽事6個、區級體育賽事62個,觀眾達30余萬人次。開展“好體育人行動”,服務群眾2萬余人次,開展免費體質監測3680人次。完成體育設施增量4.36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48平方米。
十、衛生和社會服務
醫療衛生不斷改善。年末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4個(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9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鄉鎮衛生院2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全區共有衛生機構床位數3691張。其中:醫院床位2793張,鄉鎮衛生院床位458張。共有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3383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35人。全年孕優參檢2377人,目標人群覆蓋率103%。全年完成266所托幼機構、小學校的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查驗證17867人,補種22571針次。全年“八苗“接種率98.95%。全區居民健康檔案累計建檔43.42萬人,建檔率97.6%,電子檔案43.29萬人,建檔率97.3%。
社會服務事業持續推進。年末全區共有城鄉低保對象1.77萬人。其中,城市低保0.66萬人,農村低保1.11萬人。全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4488萬元。其中,城市低保2279萬元,農村低保2209萬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補差326元,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差176元。全區有城市“三無”人員2257人,農村五保對象112人,足額兌現城市“三無”供養金1163萬元、農村五保供養金34萬元;有孤兒89人,足額兌現孤兒基本生活費121萬元。
十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全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2天,比上年增加12天。PM10年平均濃度較上年下降4.7%。基本無煤區面積7.2平方公里。建成濯水等1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并配套建設污水管網58.6公里。阿蓬江流域達到III類水質,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Ⅱ類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在85%以上,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58%,醫療廢物集中處置100%。新創建市級安靜居住小區1個,關停噪聲不達標企業1家,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91.2%。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60%。
全年森林覆蓋率56%,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鞏固退耕還林成果23.15萬畝。完成造林綠化11萬畝。其中,人工造林7萬畝,封山育林4萬畝。鞏固優質桑園面積10萬畝,新栽蠶桑0.667萬畝。建義務植樹基地31個,完成義務植樹125萬株,義務植樹盡責率95.5%。
十二、扶貧開發
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全年30個貧困村銷號。5491戶19996人越線脫貧。其中:產業扶持脫貧711戶2442人;教育資助脫貧1854戶7321人;醫療救助脫貧2035戶6874人;培訓轉移脫貧525戶1820人;民政兜底脫貧159戶476人;扶貧搬遷脫貧202戶694人。
全年整合行業扶貧資金65285萬元。獲得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村集中供水等專債專貸資金24.4億元。累計發放各類小額扶貧貸款5012萬元。獲山東日照、市衛生幫扶集團等對口幫扶資金2326萬元。籌集民營企業結對幫扶資金300余萬元。新建村道公路323公里,改擴建村道公路823公里,硬化村道路343公里,村民小組通達率100%。推進實施65個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6.1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14個貧困村農網升級改造。實施772戶農村危舊房改造。落實配置65個貧困村垃圾箱(桶)1182個、垃圾運輸車156輛。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72家,培育專業大戶1945戶,引導66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貧困村產業發展。建成異地避暑納涼和農業觀光體驗示范點12個,培育示范戶152戶。建成渝東南電商孵化園1個、區級電商營運中心1個、鄉級電商服務站25個、村級電商服務點10個。全年籌集資金8200萬元,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7.2萬人次,幫助落實貧困大學生助學貸款1411萬元,連續3年組織“武陵都市報·助我上大學”活動,募集社會資金1173萬余元,資助貧困大學生3450人。全年實施貧困家庭醫療救助3380戶11830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2063人。籌集資金1064萬元,幫助133戶深度貧困戶搬遷。
注:
1.本公報中2015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