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重慶行動——重慶市黔江區“三四三”促國家衛生區成果鞏固
健康中國重慶行動——重慶市黔江區“三四三”促國家衛生區成果鞏固
黔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鞏固國家衛生區工作,全區上下始終堅持“鞏衛永遠在路上”的思想認識,建立“三四三”機制,持續保持“迎難而上、鍥而不舍、團結協作、奮勇爭先”的鞏衛狀態,切實做到隊伍不撤、人員不散、工作不松,促進國家衛生區成果鞏固。
一、落實“三項機制”,建立嚴密有序的鞏衛組織體系
(一)落實組織領導機制。暗訪復審通過后,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鞏固國家衛生區成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成立由區委區政府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各區級領導任副組長,各相關單位、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鞏衛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比照區里模式相應成立本轄區、本行業、本領域鞏衛工作組,構建起了“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工作組分工負責、部門協助配合、街道社區全面參與”的鞏衛四級工作網絡體系。
(二)落實網格管理機制。區委、區政府始終秉持“鞏衛工作事關民生,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的工作理念,高標準建立城市綜合管理“五長制”,把鞏衛任務細化、量化,分解到各責任單位、責任人員,形成“上下同心、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區“四大家”領導定期深入基層一線調研鞏衛工作、解決鞏衛難題,區級部門每周組織干部職工到聯系網格開展“潔凈家園”活動,今年以來,共計10余萬干部群眾參與鞏衛工作。
(三)落實督查考評機制。區委、區政府堅持以暗訪為主,查閱資料、問詢職工為輔,嚴格對標對表國家衛生區計分標準,實行“紅灰旗”定期考核評比機制,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區鞏衛辦定期組織召開工作例會或現場會通報工作情況、部署工作任務,對發現問題實行臺賬掛單銷號制度。今年以來,已整改銷號問題230余條,推動鞏衛工作由被動受理向主動發現轉變,解決了一大批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老大難”問題,鞏衛工作執行效率不斷提升。
二、聚焦“四個全力”,持續擦亮國家衛生區金字招牌
區委、區政府嚴格對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堅持條塊結合、上下聯動,注重推廣和應用先進經驗、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方法,城市品質持續提升、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樹立起“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新形象。
(一)全力治“臟”,城市形象更具魅力。一是抓主次干道深度保潔。實行“三洗三掃一沖一降塵”(沖洗主次干道三次、機掃三次、沖洗邊溝果皮箱各一次、灑水降塵1次)機掃作業模式,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保潔分別達到16小時、14小時,城區主次千道保潔率、城區垃圾及時清運率、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達100%、211家公共機構和210個小區8萬余戶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建成垃圾分類示范小區4個、垃圾分類示范村34個,城市環境更加宜居。二是抓城鄉接合部干凈整潔。以公路沿線、河道沿線、城中村周邊為重點區域,以環衛設施、公共廁所、園林綠化、水體、溝渠為重點部位,定期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病媒生物專項整治等活動,對積存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屋頂垃圾、水面漂浮物、院內雜物等進行清理,定期投放“四害”消殺藥物,城鄉接合部環境衛生始終保持干凈整潔。三是抓建筑工地現場管理。常態化開展文明施工和揚塵防治工作監督檢查,對場平、噴漆、打磨等重點易污染工序實行“一對一”差別化監管,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標準做好施工圍擋、便道硬化、沖洗設施安裝、裸露場地綠化覆蓋、噪音防治等工作,嚴禁工程車輛帶泥上路、跑冒滴漏,保持施工現場及沿街道路清潔,今年已成功創建市級揚塵示范工地5個。
(二)全力治“亂”,城市秩序更顯規范。一是強化沿街商鋪、流動商販執法檢查。堅持疏堵結合,一方面,將鞏衛工作與保障民生工作有機結合,設置特色夜市地攤254個,劃定瓜果自銷、蔬菜自銷等流動商販臨時經營區域351集聚經營、統一管理。另一方面,建立聯合執法隊伍,定期開展店外經營、占道經營、煙草廣告等專項整治行動。今年以來,累計勸導制止店外經營、流動攤點等違規行為3000余起,強制暫扣屢教不改的商販各類工具460余件,煙草基本取締。二是常態化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堅持“高峰平峰相互結合、重點時段重點加強”原則,建立公安、城管、街道聯合執法機制,通過定點查糾、巡邏查糾、流動抓拍相結合的方式,嚴查亂停車、亂鳴笛、亂穿馬路等交通違法行為,特別是對重要路段、重要節點、消防通道亂停亂放行為“零容忍”,做到見違必糾、執法必嚴,形成了“快查、快處、共治”的執法氛圍,違法查處和路面疏導效率持續提升。三是持續深化環境綜合整治。深化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加強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截至今年7月10日,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90天,優良率達99.5%;阿蓬江兩河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城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穩定在100%。持續推行“馬路辦公”“門前三包”“城市眾管、文明我點贊”等管理機制,充分利用數字城管平臺。實現問題發現、處理、反饋等流程“閉環”運行,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達94.8%以上、“馬路辦公”問題整改率達100%。
(三)全力治“差”,城市發展更有品質。一是不斷完善市政設施設備。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持續完善城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不斷提升市政公用設施管理服務能力。迎賓大道、正舟路全面升級改造,舟白隧道完成隱患整治,武陵水岸音樂噴泉實現品質提升,城鄉15座新改建垃圾中轉站完工投用,城市綠地管護保持一級標準,行道樹補植和樹池蓋板修復做到動態管理,城市功能不斷完善。二是加大醫療機構監管。成立醫療廢物管理小組,在全區開展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專項整治。截至目前,全區117家醫療機構均規范設置了醫療廢物標志標識,健全完善了醫療廢物管理制度、交接登記制度、醫療廢物暫存點工作制度,城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穩定在100%。同時,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規范設置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做實做細日常環境消殺,未發生院內感染情況。三是加強“八小行業”規范管理。建立“八小”行業聯合執法隊伍,下沉到各街道辦事處統一調度,對“八小”行業的證照公示、“三防”設施、環境衛生等開展拉網式排查整治。今年以來,規范“三防”設施550余家,上門免費更換食品安全公示欄2500余個,指導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500余份,全區重點場所亮證率達99%以上,從業人員健康證持證及公示率達99%,做到“八小”行業持證經營、衛生設施齊全、管理制度上墻、從業人員持證上崗。
(四)全力強“宣”,城市氛圍更加濃厚。一是全員參與。高頻組織全區干部職工、中小學生和城區志愿者開展鞏衛推進活動,從學校抓起,教育學生、引導家長;從機關抓起,教育職工、引導家庭;從社區抓起,教育居民、引導社會,號召全區人民以實際行動關心、參與、支持鞏衛工作,使鞏衛工作由“要我做’ 變成“我要做”。二是全力引導。始終把加強宣傳教育、增強群眾衛生意識作為鞏固國家衛生區成果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強化對居民文明意識和行為習慣引導,鞏固和提高群眾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率,在全區營造“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濃厚宣傳氛圍。三是全面動員。堅持線上線下宣傳相結合,線下懸掛宣傳橫幅2000余幅,并利用大喇叭走村入戶做好引導;線上充分利用電視、網絡、LED等媒體宣傳報道1000余次,依靠強大的社會輿論向不文明行動宣戰,掀起全區鞏衛熱潮,形成“千群一條心、上下一股勁”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堅持“三個結合”,持續強化鞏衛工作常態化管理
縱觀創建和鞏固過程,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區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區委、區政府根據《國家衛生城鎮評審管理辦法》《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衛生縣(鄉鎮)標準》。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持續優化完善常態化管理工作機制,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堅持綜合治理和專項整治相結合。按照“分工科學、
責權明確、銜接有序、運行順暢”的原則,充分整合城管、市場、衛生、文化、公安、住建、交通等部門執法力量,定期對鞏衛工作開展集中整治,擴大整治成果,不定期對城區“十亂”行為、“八小”行業、農貿市場、交通窗口、道路揚塵等開展專項治理,攻堅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二)堅持整體推進和分區包干相結合。持續規范區鞏衛辦運行機制,固化組織架構,及時總結和推廣各單位典型經驗和做法,提高統籌謀劃、協調動員、科學管理的能力水平。持續強化社區管理優勢,依托人民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基層網格員、物業服務人員等社會力量,充分發揮基層治理作用,做到每個網格都有專人負責、專人管理。
(三)堅持專業管理與全民參與相結合。創新性建立單位“日清掃”、社區“周檢查”、網格“月檢查”、評比“季通報”、“投訴舉報辦理”5 項常態化工作制度,持續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推動鞏衛工作走上常態化、長效化軌道。積極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在管理體制上創新、在管理效能上提質,持續提高群眾參與度,不斷改善城鄉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目前,全區有8個國家衛生鄉鎮、11個市級衛生鄉鎮和2個健康鎮,衛生鄉鎮普及率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