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重慶市黔江區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重慶市黔江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中小學、職教中心、培新學校,各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醫院、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健康中國重慶行動(2019—2030年)》《重慶市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全面發展。區衛生健康委、區教委共同制定了《重慶市黔江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黔江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重慶市黔江區教育委員
2025年3月17日
重慶市黔江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方案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國和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健康中國重慶行動(2019—2030年)》《重慶市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加強衛生健康和教育部門協同聯動,建立健全醫教協同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加強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和技能培訓等各環節的協作,推動形成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的綜合管理模式,提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養和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為全區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二、主要措施
(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行動
1.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完善“五育潤心”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確保中小學每學期不少于10課時的心理健康課程,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ABC等級培訓與認證工作。鼓勵學校舉辦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能力。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應加強與學校、社區、家庭合作,規范開展心理健康巡講進校園、進社區活動。
2. 開發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組織編寫適合兒童、青少年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讀本、科普讀物、課程資源和宣傳資料,涵蓋認識自我、尊重生命、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內容。推廣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服務包和工具包。
3.規范心理健康教材并豐富課程形式。結合實際,按照高中、初中、小學分階段規范訂購心理健康教材,在教學內容上進一步細化優化,根據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和社會發展趨勢,定期更新教材內容,探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庫,包括電子書籍、在線課程、視頻資料等,作為傳統教材的補充,做到因材施教。嚴格落實心理健康課程設置,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規范課程設置,防止課程虛設。
4. 創新心理健康宣傳方式。利用互聯網、APP、社交媒體等平臺,開展心理健康微課、直播講座和在線咨詢等活動。在“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睡眠日”等重要節點,通過多渠道發布心理健 康小提示、心理漫畫、專家訪談等信息,提高宣傳覆蓋面和實效性。
(二)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篩查評估行動
5. 加強心理健康監測。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監測機制,構建區、 鄉、學校三級學生心理健康監測體系。各學校每學年應對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開展至少1次心理健康測評,動態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6. 健全分級轉診轉介機制。暢通中小學生兒童青少年心理服務綠色通道,建立轉介機制,依托12356心理援助熱線,為兒童青少年提供“7×24小時”心理咨詢服務。學校通過心理健康測評、師生報告等途徑及時發現可能潛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經評估需轉介干預治療的學生,啟動轉介程序。區精神衛生中心進行專業評估與診斷,并根據評估結果提供心理咨詢、指導或治療,為心理困境兒童心理干預提供技術支持。
(三)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行動
7. 提升心理專科服務能力。加強精神衛生中心、婦幼保健院、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心理科建設。到2025年,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心理科設置率超過70%,婦幼保健院心理科設置率超過 80%,甲級鄉鎮衛生院、甲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100%心理咨詢室全覆蓋。
8. 完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市級確定重醫附二院與我區建立雙向協作關系,定期派員下沉指導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技術、人員培訓、轉會診等工作。依托區精神衛生中心設置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負責轄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轉會診、服務質控等工作。
9.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用好重慶大學、華西醫院、重慶醫科大學等現有優質資源,加強心理科、精神科醫師人才隊伍建設及培養。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專業知識納入專科醫師轉崗培訓、規范化培訓和兒科醫師的“三基三嚴”考核內容。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培訓,提升服務水平。鼓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到專業機構進修學習,提升學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和風險識別能力。
三、職責分工
(一)區衛生健康委和區教委。牽頭負責總體協調,聯合制定政策規劃,健全心理健康工作“四位一體”部門協調機制,負責區級師資培訓,指導項目實施和評估。
(二)區衛生健康委。牽頭制定并落實本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的具體實施方案。監督指導黔江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建設和運營,確保其提供專業、高效的心理咨詢服務。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區域內心理健康服務隊伍的整體水平。
(三)區教委。組織開展在校學生心理監測評估,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確保心理健康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有效實施。指導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質量。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建立家校溝通機制,促進家長與學校共同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提供心理個性化評估與篩查、心理健康大數據監測、心理咨詢及治療、預防保健等服務;開展心理減壓調適、家庭關系指導、專注力訓練等特色活動;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與教育;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與有關科研單位、院校及專業醫院建立聯系;對于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識別并轉介到市級專業干預機構。
(五)中小學校。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增強學生的心理自我認知與應對能力;創建積極的校園文化,減少學生心理壓力;設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心理咨詢與援助;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篩查,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加強家校合作,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幫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
(二)促進信息共享。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與教育部門在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倫理道德規范下,指導轄區相關醫療機構與學校健全兒童青少年心理信息共享機制,嚴格保護隱私,推動信息化管理。
(三)鼓勵科研創新。加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推動心理健康服務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推廣使用信息化手段,如心理健康服務平臺、APP等,提高心理健康服務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四)培育推廣經驗。建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監測評估體系,每年對各項工作進展和成效進行評估。支持創新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探索積累經驗,打造典型標桿,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