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區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黔江區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
救助制度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
日前,經區人民政府同意,印發了《黔江區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實施方案》(黔江府辦發〔2023〕53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就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出臺的背景
2022年10月28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22〕116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21〕42號)精神,融合了我市現行醫療救助政策和鄉村振興醫保幫扶政策,建立了醫療救助傾斜救助制度,要求具體標準由區縣政府確定。
根據對標對表落實文件精神的要求和市鄉村振興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關于建立低收入人口“一事一議”醫療救助機制工作要求,按照“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結合周邊區縣情況,融合我區現行醫療救助政策和鄉村振興醫保幫扶政策,區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聚焦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進一步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明確了“一事一議”傾斜救助標準,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促進三重制度綜合保障與慈善救助、商業健康保險等協同發展、有效銜接,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二、醫療救助的保障對象是哪些?
醫療救助公平覆蓋醫療費用負擔較重的困難職工和城鄉居民,根據救助對象類別實施分類救助。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和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按規定給予救助。對不符合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或低保邊緣家庭條件,但因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大病患者,簡稱因病致貧重病患者,根據實際給予一定救助。????
對于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其他救助對象,按照既往政策規定繼續實施救助。
三、醫療救助對象由哪些部門認定?如何做到精準識別醫療救助對象?
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由民政部門認定;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由鄉村振興部門認定。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由民政部門會同醫保部門等相關部門合理確定條件認定。其他特殊困難人員,按上述救助對象類別給予相應救助。救助對象身份自被認定后,相關信息由認定部門及時上傳報送,醫保、民政、鄉村振興部門通過信息共享等方式,為新增人員及時辦理參保登記并添加享受待遇標識,確保及時納入醫療救助保障。
四、如何做好醫療救助對象的綜合保障?
發揮基本醫保主體保障功能,參保人員享受同等的基本醫保待遇;大病保險對參加居民醫保的特困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員,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取消封頂線;醫療救助對困難群眾實施托底保障。具體為:
一是分類資助參保。救助對象參加居民醫保一檔的,特困人員和在鄉重點優撫對象按照個人繳費標準給予全額資助,對低保對象按照90%給予定額資助,對其他醫療救助對象和返貧致貧人口、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按照70%給予定額資助;救助對象自愿參加居民醫保二檔的,對在鄉重點優撫對象中的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在鄉復員軍人全額資助,其他救助對象統一按照參加居民醫保一檔個人繳費標準的100%給予資助。
二是實施醫療費用救助。救助對象患特殊疾病在定點醫藥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或門診治療的費用,以及救助對象患特殊疾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一次性住院發生醫保政策范圍內費用超過3萬元的費用,納入醫療救助保障。
三是協同救助。開展職工醫療互助,鼓勵職工參加醫療互助,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加強產品創新,在產品定價、賠付條件、保障范圍等方面對困難群眾適當傾斜。探索建立醫療保障、社會救助與慈善幫扶相互銜接機制,將慈善資源作為醫療救助的重要補充,推進實施綜合保障。
四是健全高額醫療費用支出預警監測機制和救助幫扶機制。綜合考慮經濟狀況和醫療費用支出情況,動態做好監測人員與分類救助政策的銜接。
五、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病種有哪些?
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病種有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宮頸癌、嚴重多器官衰竭(心、肝、肺、腦、腎)、再生障礙性貧血、終末期腎?。蚨景Y)、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重性精神病、血友病、肝腎移植前透析和手術后抗排異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重癥甲型H1N1、1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地中海貧血、白血病、精神分裂癥、躁狂癥、焦慮癥等26個病種。
六、較之前的政策有什么優化?
一是統一了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支付比例為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的70%。
二是明確了封頂線。重特大疾病年度救助限額10萬元、大額費用年救助限額6萬元。
三是新增了傾斜救助。對符合規范轉診且在市內就醫的救助對象,經基本醫療保險報銷、醫療救助后,對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費用進行“一事一議”傾斜救助,標準為:一個自然年度內,特困人員累計超過3000元的按70%的比例救助、低保對象和返貧致貧人口超過4000元的按60%的比例救助、其他醫療救助對象超過5000元的按60%的比例救助,年救助限額3萬元。
七、對未按規定轉診的救助對象是否救助?
未按規定轉診的救助對象,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原則上不納入醫療救助范圍。目的是為規范救助對象的診療行為,倡導基層首診,規范轉診,合理就醫。
八、參保群眾如何更方便快捷獲得醫療救助?
一是簡化申請、審核、救助資金給付流程,身份明確的救助對象,在市內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未獲得“一站式”即時結算的,到區醫保經辦窗口申請即可獲得救助。二是經基層首診轉診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在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無需繳納住院押金。
????政策原文:黔江府辦發〔2023〕53號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黔江區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