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正陽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 重慶市正陽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關于印發《2022年工作總結》的通知
中共重慶市正陽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
重慶市正陽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關于印發《2022年工作總結》的通知
?
各部、辦、中心,園區各企業:
《2022年工作總結》已經委領導同意,現印發給你們。
?
中共重慶市正陽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
重慶市正陽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2023年1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2年工作總結
?
2022年是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開局之年,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正陽工業園區建設發展,高位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支持園區聚焦主導產業、強化空間規劃、招商引資和平臺建設的統籌,為“二次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一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市第六次黨代會、區第五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緊扣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踏實求索、承壓前行、重點突破,較好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態勢穩中有進。預計2022年完成規上工業產值70.5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其中新材料產業產值36.1億元,同比增長25%;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工業投資12.5億元,同比增長78%。成功培育規上企業4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9家;新建成市、區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3家。
一、狠抓黨的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捍衛“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十九屆六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市、區各項決策部署。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落實請示報告制度,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各級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80余次。
(二)以身作則守好責。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領導班子及成員率先垂范,知責、擔責、盡責,研究黨建工作8次。強化宗旨意識和理想信念教育,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持續推動意識形態工作常態化、深入化,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7次,班子成員上黨課5次,開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企業”35場次。夯實機關和非公企業黨建基礎,新建企業黨組織2個,新發展黨員26名,創新實施基層黨建創新項目3個,打造黨建示范點2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突出招商引資、工程建設等領域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措施62條,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全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立足園區基層組織網絡抓實統戰工作,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三)奮發有為抓發展。著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干部職工精氣神有力提振,活力持續增強,一支敢想敢干的干部隊伍正加快錘煉形成;9名干部近一年來被提拔任用到重要崗位。機關及企業廣大黨員干部在園區及企業發展一線克難攻堅、開拓進取,在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切實凸顯了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聚力推進“兩榜一鏈”工作,積極申報“兩榜”4項和玻纖、鋁產業鏈“金鏈條”。
二、全力以赴招商引資,培育壯大產業集群
按照“隊伍專業化、管理精細化、方向精準化、探索市場化”的“四化”思路創新招商工作,充實招商力量,細化招商流程,提升招商能力,圍繞產業鏈重點發展方向制定招商圖譜,精準策劃鋁合金鑄件、玻璃鋼復合材料、預制菜等80個項目,針對性開展招商。全年正式簽約項目15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投資額項目8個,協議引資53.78億元,到位資金10.2億元。當年簽約當年落地建設項目8個、投產5個。外出招商24次,接待客商130余次;目前在談項目43個,涉及投資約210億元。
(一)三大主導產業齊頭并進。卷煙及配套產業加快推進。煙廠易地技改項目實質性動工建設,生產配套建筑土建及公用工程、聯合廠房土建及公用工程有序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成效明顯。落實“鏈長制”著力打造玻纖及復合材料、鋁加工兩大產業鏈。玻纖及復合材料產業鏈“鏈主”企業三磊玻纖一期2線點火投產,玻纖年產能達到20萬噸,完成上市輔導機構確定及備案,加快推進落實資金拼盤計劃;鏈上的年產2萬立方米玻璃鋼化糞池、年產5000噸玻纖砂輪網格布、年產500萬米新型管材項目已入駐園區,玻纖產業鏈形成“1家鏈主+10家上中下游企業”格局。鋁材料產業鏈圍繞再生鋁在原材料端發力,招引洛陽希格電氣(鋁晟新材料)、四川生琳新材料兩個10萬噸再生鋁項目,建成預計實現年產值36億元;鋁晟新材料實現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當年升規,與京宏源鋁業形成緊密合作關系;年處置5萬噸鋁灰鋁渣項目正式簽約入駐園區,正開展環評。蓬東礦山開采及制備項目建成投產;年產30萬噸石英砂項目進入設備調試階段。正陽新材料與弘龍水泥整合工作有序推進。消費品加工業扎實推進。招引農副產品加工項目4個,無錫魅廚餐飲公司建成年產6000噸火鍋底料及食材加工項目;著力論證打造黔江雞雜預制食品產業鏈,城市后院公司年產2萬噸黔江雞雜輔料加工項目、蓬江食品公司年產2萬噸農副產品項目即將建成;鄉村基預制菜等項目正積極洽談中。六九畜牧飼料廠開機投產。力促數家繭絲綢產業項目達產增效。同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投產、并網發電;盤活恒星生物設施實施煙堿提取項目正加快推進洽談。
(二)轉型升級勢頭較好。主導產業經濟穩中有升,黔瑞錳業、耀潤電子等一批企業產能不斷釋放。穩步推進“四上”企業培育,三峽新能源、中雄鋁業、鋁晟新材料等4家企業升規入統。三磊玻纖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神斧錦泰、維美地毯、衡生藥用膠囊、蓬江食品等7戶企業獲批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啟動實施高新區“十四五”循環化改造。
(三)盤活閑置資源。重慶機電職業大學成功競拍朵朵潤爾廠房,擬實施渝東南鄉村振興現代產業學院項目;蓬江食品公司成功競拍原黔正紙業工業地產,新建年產2萬噸農副產品項目;原樂爾佳廠房完成拍賣處置并租賃入駐玻璃鋼化糞池、玻纖砂輪網格布等項目;鴻業集團成功回購原重啤廠區,重新啟動招商。對園區歷年簽訂的380個招商項目進行清理,對88個歷史遺留問題項目進行了分類處置,目前已簽訂解除協議61個,解除約定供地約640畝,長熙建材、興南石業等一批10余年的歷史遺留問題項目得到徹底化解。
三、抓實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搶抓國家關于提高縣城發展質量的政策機遇,策劃實施總投資24.25億元的正陽工業園區產城融合協調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成功爭取專債資金5.7億元,實施子項目26個。其中:黔永大道延伸段道路擴寬改造工程、朝陽路西段道路工程、環保產業園供水工程等3個項目完工,內海路、環保產業園進場路、鐵路油庫配套道路、標準化廠房改造等14個項目加快建設,其他項目正按程序推進。圍繞園區未來產業發展,按“三年滾動推進”原則策劃高新區綜合能源建設項目和交通工具零部件、建筑工程輕量化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涉及總投資16.1億元、子項目25個,進入國家重大項目庫。加快推進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完成馮家污水處理廠整改工程,開工建設青杠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青杠、馮家管網整治工程即將完工。
四、強化產業及空間規劃引領
(一)謀劃打造重點產業園。聚焦鋁材料、玻纖下游產業,打造“交通工具零部件、建筑材料輕量化產業園”,編制完成產業園規劃并穩步推進規劃落地。以三磊冷鏈為基礎,爭創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依托其努力打造食品加工產業;突出科學布局編制物流園規劃,即將定稿。謀劃打造綜合能源產業園,以實現天然氣的穩定保供和成本降低,與中石油昆侖燃氣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做好項目策劃,努力實現中石油氣源入黔。
(二)編制“一計劃三規劃二評價”。制定《黔江區“以認促建”建設市級高新區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黔江高新區建設的目標任務,并完成2022年目標任務。編制高新區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和產業規劃,以規劃指導園區產業發展。經市政府批復,園區工業用地由7.78平方公里增加到14.18平方公里;編制高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科學安排產業項目落地。編制高新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和節能評價,把握環境資源承載能力及能耗指標,為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強化保障。
五、推動科技創新和協同發展
(一)體制機制改革有序推進。立足市級高新區建設新起點,積極推進黔江高新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新區工作進一步向主導產業聚焦。高新區管理機構設立已報市委編辦,“三定”方案已形成初稿,高新區財政體制已明確,發展運營公司組建方案已報區政府待審議。
(二)創新要素不斷集聚。推動設立研發平臺,啟動正陽工業園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發布公告招聘3名博士進站,近期擬入站1名。重點企業科技創新實現突破,科瑞南海制藥癃清膠囊新產品獲全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三磊玻纖完成高模量風電紗配方研發,正投入試驗。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和創新平臺建設,耀潤電子等19家企業獲批高新技術企業,高企數量突破50家;三磊玻纖、京宏源鋁業和耀潤電子、黔龍卷材、獸星飼料分別獲批市、區級企業技術中心;速來新材料、景怡食品等28家企業被認定為科技型企業。掛牌成立西部(重慶)科學城黔江孵化中心;協調推進科技金融服務,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31筆6650萬元。
(三)對口協作不斷深入。完成重慶高新區?黔江產業合作示范園規劃編制,明確了兩地產業合作聯動事項,實質性啟動建設,承接轉移項目1個。深化魯渝協作,與日照經開區簽訂了共建黔江日照飛地經濟產業園協議。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四川西充經開區簽訂了兩地戰略合作協議。與川渝地區6個食品相關協會,西南大學、南京玻纖研究院等5個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促成重慶中藥研究院與正升食品的科研合作。
六、大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一)提升企業服務質效。推進企業服務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健全企業困難訴求響應、跟進服務機制,梳理并解決企業困難問題52件,企業滿意度明顯提升。深化與區級各部門的溝通協作機制,得到各部門的有力支持。與區行政服務中心聯合籌建高新區政務服務工作站,啟動陣地建設和“項目入駐一冊通”手冊編制;協同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建立“3個月快速供地”工作機制。舉辦產業專題講座和培訓班4次,提升企業家綜合素能。建立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協調金融機構與園區企業達成融資協議3.8億元;指導4家企業申報中長期貸款項目和設備改造項目3.55億元,成功進入國家發改委貸款項目庫。健全園區、企業、部門、要素保障單位“四位一體”聯動機制,全力保障水、電、氣、訊等日常生產要素。
(二)強化惠企穩企政策扶持。全年支付各類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資金2.3億元,其中兌現重點企業財政金融扶持優惠政策、工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扶持政策約2200萬元,協助科瑞南海制藥、蓬江食品等企業爭取到各類補助資金768萬元。修訂完善標準化廠房管理辦法,重點扶持消費品加工業;聚焦新材料產業、消費品加工業積極研究產業扶持政策。
(三)強化內控提升工作效能。探索實施“大部制”,將園區工作整合為規劃建設、招商引資、運行服務、后勤保障四條戰線并分別成立工作組,委領導牽頭實行分線運行。突出規范管理,修訂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權和按制度辦事的良好氛圍。在項目規劃建設工作中建立聯合審批、專家預審、提前介入等工作機制,實現項目高效建設。
七、抓實安全法治穩定工作
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安全生產專家協查、部門聯合執法、隱患排查整改閉環管理等機制,深入企業指導檢查272家次,聯合執法13家次,排查整改隱患913起,在33家規上企業成功推行“兩單兩卡”,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將法治建設貫穿園區建設發展全過程,強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東輪汽車交易市場、山水名城、武陵山商貿城等10余個城市開發建設遺留問題,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園區持續健康發展營造了和諧環境。加強“雙碳”戰略宣傳和環保監管,落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推動企業節能降耗。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采取專班推進、建立應急處置體系、“1對1”聯系企業等方式,精準科學、有序規范落實好不同時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了企業持續健康生產。
過去一年,園區建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成果和推進速度不如預期,在產業扶持、承載能力提升等方面投入不夠到位,財政保障不夠有力,土地、能源、資金、物流、人才等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依然不少,科技創新及數字化賦能不夠,協同相關區級部門形成合力不夠,干部職工把握新形勢、拼搏新征程的素質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等方面。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是園區的“招商引資突破年”,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將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質量建設市級高新區為引領,圍繞卷煙及配套、新材料、消費品和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體系,以招商引資為中心做好承載能力提升、能源保障、物流保障、服務保障四項基礎工作,聚焦打造交通工具零部件及建筑工程輕量化產業園、玻纖復合材料產業園和發展消費品加工業,謀劃建設現代物流園,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抓實項目招引建設、承載能力提升、改革創新、規劃落地、發展環境優化等重點工作,把握對外協作契機,推動產業補鏈集群、質效提升,強力推進“工業強城”建設和高新區“二次創業”邁上新臺階,為黔江建成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