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yius"></ul>
  • <ul id="kyius"></ul>
    <li id="kyius"></li>
    <strike id="kyius"><rt id="kyius"></rt></strike><strike id="kyius"><input id="kyius"></input></strike>
  • <strike id="kyius"></strike>
    您當前位置: 首頁/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號 11500114009130039C/2021-00004
    • 發文字號 黔江府辦發〔2021〕7號
    • 主題分類 應急管理
    • 體裁分類 預案
    • 成文日期 2021-01-18
    • 發布日期 2021-01-22
    • 文件標題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 發布機構 黔江區人民政府
    • 有效性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黔江府辦發〔2021〕7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健全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應對機制,科學有序應對特種設備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重慶市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重慶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區特種設備現狀,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重慶市黔江區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特種設備事故的應對工作。

    (四)工作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反應及時、科學處置,部門聯動、協同配合的原則。

    (五)事故分級。按照嚴重性和受影響程度,特種設備事故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特種設備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600兆瓦以上鍋爐爆炸的;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15萬人以上轉移的;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高空滯留100人以上并且時間在48小時以上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特種設備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600兆瓦以上鍋爐因安全故障中斷運行240小時以上的;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5萬人以上15萬人以下轉移的;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高空滯留100人以上并且時間在24小時以上48小時以下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特種設備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爆炸的;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轉移的;起重機械整體傾覆的;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高空滯留人員12小時以上的。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特種設備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有毒介質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萬人以下轉移的;電梯轎廂滯留人員2小時以上的;起重機械主要受力結構件折斷或者起升機構墜落的;客運索道高空滯留人員3.5小時以上12小時以下的;大型游樂設施高空滯留人員1小時以上12小時以下的。

    上述有關數量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組織指揮機構。在區政府統一領導下,根據工作需要,成立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實施對本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指揮長,由區政府辦公室分管聯系副主任,區市場監管局、區應急局、有關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區公安局分管負責人擔任副指揮長,統一組織、領導對一般、較大特種設備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在區市場監管局,由區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事故發生地設現場處置指揮部,負責制定現場應急處置方案,下設綜合協調、搶險救援、醫療救護、安全保衛、善后處理、后勤保障、事故調查、輿論引導等工作組。

    (二)組織指揮機構職責

    1.指揮部工作職責。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負責處置全區范圍內一般、較大特種設備安全事故,負責制定和修訂本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并組織實施預案演練;負責組織、領導、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審議批準指揮部辦公室提交的應急處置工作報告等;負責向上級報告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情況,執行區政府的統一指示和命令,發布事故重要信息。

    2.指揮部辦公室職責。指揮部辦公室根據具體情況,協助指揮部統一部署應急處置工作,組織相關部門迅速開展救援;緊急調用各類物資、設備、人員;傳達指揮部各項命令;負責解決和協調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檢查督促各相關部門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及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態蔓延;向上級報告并向相關單位通報事故處置情況。

    3.成員單位職責

    區政府辦公室:發揮運轉樞紐職責,負責統籌協調事故應急處置有關工作,傳達區政府領導指令;向市政府總值班室報告事故相關信息。

    區委宣傳部:會同有關部門負責事故災難現場新聞采訪的引導和管理,以及事故新聞發布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區市場監管局:負責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落實辦公室各項職責;擬訂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協調應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動態;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宣傳、教育、培訓等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區應急局:監督檢查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啟動執行情況;督促、協調有關部門、單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負責提供事故處置過程中所需的搶險器材和受災群眾所需的相關救災物資,協助疏散群眾的臨時安置,支持配合善后處理工作和受影響群眾生活救助。

    區交通局:負責為事故災難搶險救援提供交通運輸保障。

    區財政局:負責為應急處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區商務委:負責提供必要的日用物品,做好應急救援的后勤物資保障工作。

    區公安局:負責組織、協調、督促事故區域警力調動。迅速組織力量參與事故搶險救援,組織事故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疏散撤離,保護現場和財產安全;實施危險區域安全警戒和人員撤離區域的治安管理,實施事故區域周邊道路的交通管制,保障救援的道路暢通;維護社會穩定;參與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區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協調對事故所在地環境污染的監測;負責對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環境破壞事件的處理;配合相關部門提出控制建議,指導消除事故現場遺留的危險物質。

    區衛生健康委:負責事故現場調配醫護人員、醫療器材、應急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

    區委網信辦:負責匯集相關輿情,做好網上輿情監測和輿論引導工作,及時澄清網絡謠言。

    區氣象局:負責組織、協調事故所在地應急氣象服務,負責為事故處置提供現場風向、風速、溫度、氣壓、雨量等氣象資料;開展氣象災害調查評估工作。

    區總工會:負責指導、協調做好遇難、受傷人員家屬的善后和穩定工作,支持配合善后處理工作;參與事故調查;為受事故影響的人員提供相關權益咨詢和保護。

    區消防救援支隊:負責參與事故綜合應急處置工作和相關事故災難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協助提供控制泄漏方案;實施現場搶險搜救受傷人員;配合環保、衛生部門開展災后洗消工作。

    區經信委:負責組織電力、燃氣等有關力量,及時參與事故搶險救援;組織、提供必要的搶險器材和物資等。

    區人力社保局:配合事故處理,負責工傷方面的政策咨詢和宣傳等工作。

    區教委、區住房城鄉建委、區文化旅游委、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本系統啟動應急預案,協助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對相關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的原因調查以及應急處置工作。

    正陽工業園區管委會、各鄉鎮街道:負責組織、協調、督促本區域內事故災難應急處置工作;及時趕赴事故現場搶救傷員,控制現場,及時上報事故情況;負責協助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參與處置過程中的后勤保障和善后處理。

    區供電公司、泰來公司、民生燃氣公司、祥龍雅風燃氣公司等單位應做好應急供電、供水、供氣保障,開展供水管道、燃氣管道、電力線路等管網搶修。

    (三)專家咨詢委員會組建及職責。建立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專家庫,在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發生后,從專家庫中確定有關專業專家,組建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專家咨詢委員會。負責對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提出咨詢和建議;對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應急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三、監測預警

    (一)風險管理與預防。區市場監管局牽頭建立特種設備風險管理體系,制定特種設備風險管理工作規范、流程和標準,督促、指導有關單位、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履行特種設備風險管理主體責任。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統籌組織轄區內特種設備風險管理工作,指導、督促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單位開展特種設備風險管理工作。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企業和生產經營者要做好特種設備風險識別、登記、評估和防控工作,并向區市場監管局報送相關信息,堅持“邊評估、邊控制”的原則,根據風險等級,科學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并落實到位。

    (二)預警

    1.預警分級。根據可能發生的特種設備事故性質、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特種設備事故預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等級。

    2.預警發布。預警信息主要包括事故類別、預警級別、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當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內容,可以通過突發事件信息發布平臺或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手機短信和當面告知等渠道向社會公眾發布。

    紅色、橙色預警信息由市政府、區政府或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黃色、藍色預警信息由區政府或其授權的部門、單位發布。區市場監管局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及專家進行研判,預估可能的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向區政府提出預警級別建議。

    3.預警行動。預警信息發布后,可根據情況采取以下措施:

    分析研判。組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及專家,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研判,預估可能的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

    防范處置。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在涉險區域設置事故危害警告標志,利用各種渠道增加宣傳頻次,告知乘客、公眾避險信息,控制事故范圍和損害程度。

    應急準備。提前疏散、轉移可能受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責令應急救援隊伍進入待命狀態,并調集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做好應急保障工作。

    輿論引導。及時準確發布最新情況,加強輿情監測,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4.預警調整和解除。發布預警信息的單位應當根據事態的發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預警級別。確定不可能發生特種設備事故或者危險已經解除的,發布預警信息的單位應當及時宣布解除預警,并停止采取有關措施。

    (三)信息報告

    1.報送途徑。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涉事單位、企業或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向區市場監管局(電話:85083644)和區應急局(電話:79226284)報告事態發展情況和先期處置情況。區市場監管局接報后,要立即向區政府和市市場監管局報告。一旦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區市場監管局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對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發生情況進行初步核實,報請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決定是否啟動預案,并根據紅、橙、黃、藍四級預警級別,迅速組織開展救援處置。藍色以上等級的事故,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各相關成員單位領導應在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了解核實事故情況,部署救援力量。發生重大或特別重大特種設備事故,要采取一切措施盡快掌握情況,力爭30分鐘內電話報告市政府、1小時內書面報告。

    2.報告內容。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概況以及特種設備種類;

    事故發生初步情況,包括事故簡要經過、現場情況、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和涉險人數、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初步確定的事故等級、初步判斷的事故原因;

    已采取的措施,擬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議;

    報告人姓名、聯系電話;

    其他有必要報告的情況。

    3.報告時限要求。事故發生地鄉鎮街道或有關部門應在獲知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發生后要立即向上級作出口頭報告、1小時內作出書面報告,并根據事故處理的進程或者事故的發展情況作出階段性報告。

    4.信息續報。對首報時要素不齊全或事故衍生出新情況、處置工作有新進展的,要及時續報,每天不少于1次。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要及時終報,包括處置措施、過程、結果,潛在或間接危害及損失、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等。

    四、應急響應

    (一)響應分級。根據特種設備事故嚴重程度和發展態勢,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四個等級。

    發生重大、特別重大特種設備事故,分別啟動Ⅱ級、Ⅰ級應急響應,由市政府牽頭應對。發生一般、較大特種設備事故,分別啟動Ⅳ級、Ⅲ級應急響應,由區政府負責應對工作。

    應急響應啟動后,應當根據特種設備事故造成的損失情況和發展態勢適時調整響應級別,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

    (二)響應措施。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后,涉事單位、企業或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開展先期處置,第一時間通告周邊區域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控制事態發展,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區政府應當迅速明確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力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保護人員生命安全。

    根據工作需要,可視情況采取以下措施:

    1.人員疏散。有組織、有秩序地撤離特種設備事故現場人員,疏散周邊可能受損害、受影響的群眾,并組織前往安全區域。

    2.搜尋救援。組織區綜合應急救援隊伍開展特種設備事故現場搜尋救援。

    3.醫學救援。組織充足的醫療資源和力量,緊急救助受傷人員。根據需要及時、安全地將重癥傷病員轉運到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強救治。視情增派醫療衛生專家和衛生應急隊伍、調配急需醫藥物資。做好傷病員心理援助。

    4.交通疏導。設置交通管制區域,對事發地及周邊交通秩序進行管控疏導,防止交通阻塞癱瘓。開通綠色通道,為應急車輛提供通行保障。

    5.安全防護。掌握現場及周邊特種設備、地面設施及危險源情況,判斷危險狀態,及時采取防護措施,必要時調集專業救援隊伍進行處理。做好事發地周邊群眾的安全防護。制訂現場安全防護方案,嚴格限制人員進出。應急救援人員、事故調查人員佩戴明顯標識、裝備專業防護器具,確保安全。

    6.維護穩定。根據事故影響范圍、程度,劃定警戒區,做好事發現場及周邊區域的保護和警戒,維持治安秩序。嚴厲打擊借機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等違法犯罪行為。做好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7.污染處置。對于可能發生次生環境污染的特種設備事故,區生態環境局應在第一時間制定環境污染處置方案,采取措施并監督事故責任單位防止、減輕和消除環境污染危害。

    8.輿論引導。通過區政府授權發布、發新聞稿、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通氣會)、組織專家解讀等方式,借助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多種途徑,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主動、及時、準確、客觀地向社會持續動態發布事故情況和應對工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信息發布內容包括事故時間、地點、原因、性質、傷亡情況、應對措施、救援進展、公眾需要配合采取的措施、事故區域交通管制情況和臨時交通措施等。

    (三)響應終止。特種設備事故的威脅和危害消除后,現場指揮部應當停止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并宣布應急響應結束,現場人員、裝備等及時撤離。

    五、后期處置

    (一)善后處置。應急處置結束后,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要及時開展善后處置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有關保險機構和企業要盡快趕赴事故現場,及時進行現場查勘和后續理賠工作。

    (二)事故調查。特種設備事故調查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有關規定進行,包括開展事故現場調查、技術實驗驗證、事故原因分析、安全預防建議等各項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性質、人員傷亡、影響范圍、經濟損失等情況。

    (三)處置評估。事故現場處置完畢后,事故調查組應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評估暫行辦法》要求,形成處置評估報告,內容包括事故應急處置基本情況、事故單位應急處置責任落實情況、應急處置責任落實情況、經驗教訓、防范或整改措施建議等。

    六、應急保障

    (一)通信與信息保障。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建立特種設備安全事故信息采集、處理制度,負責承擔特種設備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發布和傳遞工作,確保應急處置期間的信息暢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應確定一名負責人和聯系人,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

    (二)人員保障。根據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由指揮部成員單位負責指定相關的特種設備安全專家,在事故發生時及時到位,積極參與應急處置。

    (三)醫療保障。特種設備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由區衛生健康委組織救治力量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四)物資保障。有關應急救援的單位(各鄉鎮街道、正陽工業園區管委會、醫院等)應儲備應急救援的設備、設施,以保證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保障救援工作的演練與購買救援專用設備的經費,所需經費應列入財政預算。

    七、宣傳培訓和演練

    區市場監管局要會同有關單位組織有關人員開展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業務培訓,熟悉應急處置程序和要求,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企業要落實主體責任,定期開展應急培訓,熟悉應急處置程序和要求,做好實施應急預案的各項準備。區市場監管局要組織開展應急演練,使有關人員熟悉處置程序和工作要求。每次應急演練結束后,各參加單位應及時總結處置工作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以便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八、附則

    (一)術語解釋

    特種設備:特種設備是指對人身和財產安全有較大危險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的其他特種設備。

    特種設備事故:是指因特種設備的不安全狀態或者相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在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修理、使用(含移動式壓力容器、氣瓶充裝)、檢驗檢測活動中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特種設備嚴重損壞或者中斷運行、人員滯留、人員轉移等突發事故。

    (二)預案管理。區市場監管局組織區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定期開展預案評估工作,及時對預案進行修訂,原則上不超過5年。各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要結合實際,制定或修訂本部門、本單位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或處置方案,并注重與區政府專項預案的銜接。

    (三)預案解釋。本預案由區市場監管局負責解釋。

    (四)預案實施。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重慶市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黔江府辦發〔2018〕5號)同步廢止。

    附件:

    1. 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現場處置流程圖

    2. 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救援技術專家通訊錄

    3.黔江區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名單

    文件下載 附件下載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呦小j女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免费观看|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日韩爆乳一区二区无码| 麻豆国产96在线日韩麻豆|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伊人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九九精品99久久久香蕉|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