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yius"></ul>
  • <ul id="kyius"></ul>
    <li id="kyius"></li>
    <strike id="kyius"><rt id="kyius"></rt></strike><strike id="kyius"><input id="kyius"></input></strike>
  • <strike id="kyius"></strike>
    您當前位置: 首頁/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號 11500114009130039C/2021-00278
    • 發文字號 黔江府發〔2021〕64號
    • 主題分類 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計劃;民政(社會管理)
    • 體裁分類 規劃
    • 成文日期 2021-11-26
    • 發布日期 2021-11-26
    • 文件標題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黔江區社會福利與殯葬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 發布機構 黔江區人民政府
    • 有效性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黔江區社會福利與殯葬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黔江府發〔2021〕64號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黔江區社會福利與殯葬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黔江區社會福利與殯葬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四屆區政府第150次常務會議和四屆區委第233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前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全區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提升社會福利與殯葬服務水平,構建與完善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市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重慶市黔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概況

    黔江區是國、市定位的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全區轄6個街道、18個鎮、6個鄉、219個村(社區)、1350個村(社區)民小組?!笆濉蹦艏丝?5.7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28萬人,鄉村人口32.46萬人。常住人口為48.73萬人,0-14歲人口為9.91萬人,占20.34%;15-59歲人口為29.81萬人,占61.19%;60歲及以上人口為9.00萬人,占18.4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7.14萬人,占14.66%。城鎮常住人口28.8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9.20%?!笆濉逼陂g常住人口出生率12.25‰,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長率4.95‰。全區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245.16億元,全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萬元,全區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2萬元,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3萬元。

    (二)社會福利和殯葬事業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廣泛支持社會福利和殯葬事業,全區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區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深化社會福利和殯葬事業改革創新,通過增加投入、完善制度、健全機制等措施,不斷增強社會福利和殯葬事業職能作用,全面加強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工作,新建和改、擴建了一批社會福利機構和殯葬設施,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我區現有16歲以下兒童109241人,擁有一個兒童福利院,床位80張,固定資產436.87萬元?,F有常住人口48.73萬,按照自然死亡率7.3‰估算,每年死亡人數約3500人。目前,我區有國家二級殯儀館1個,占地面積77.6畝,有治喪廳13個、火化爐4臺;有城區仰頭山公墓1個,其中土葬墓穴有空穴200余個、火葬墓穴加預留生態葬墓穴12000個;有街道公益性公墓9個,可使用墓位9000個。

    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相關配套政策不斷完善。為了切實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基本權益,加強和規范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工作,“十三五”期間,全區在保障孤兒基本生活、促進困境兒童健康發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保護流浪乞討人員和關愛特殊困難群體等方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黔江區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施方案》《重慶市黔江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城市特殊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的實施意見》《2019年黔江區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方案》《黔江區“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民政領域打贏脫貧攻堅戰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等促進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文件,為保障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提升兒童的福利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區政府將殯葬管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區殯葬管理的通告》《關于清理整頓活人墓超標準大墓和非法墓地的通告》等系列文件,積極推進殯葬改革。

    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基礎設施條件穩步改善。區政府和民政部門十分重視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笆濉逼陂g,兒童福利院等機構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投資6515.37萬元,實施殯儀館遷建工程并配備火化設施設備;投資2289.36萬元,同步配套建設具有火化墓穴的仰頭山城市公益性公墓;投入74萬元,支持馮家寨子社區公益性公墓建設,規范農村公益性公墓和村級集中安葬點,為我區穩步推行火化和加快推進殯葬改革工作提供了基礎保障。

    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快速發展。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推進社會福利工作,有效保障孤兒、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基本權益,優化兒童生存發展環境,促進兒童全面發展。實施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全區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204元和1256元,根據物價波動情況對散居孤兒給予物價補貼。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提供生活保障,妥善安置棄嬰,成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繼續實施“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和“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領導機制,培訓村居兒童主任,購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服務,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動態管理,完成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排查。

    殯葬改革效果明顯。堅持把宣傳教育貫穿殯葬改革工作始終,充分運用電視、報刊、新媒體等平臺,通過刊載《文明祭掃倡議書》、制作墻報、張貼標語、散發宣傳單、出動宣傳車等形式進行宣傳。將厚養薄葬、節儉治喪等文明行為納入村規民約內容,利用春節、清明節等祭祀高峰時期進行集中宣傳,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正確認識殯葬工作、積極支持殯葬改革,2018年以來社會回訪收費滿意率均達98%以上。堅決遏制了違規土葬、亂搭靈棚、亂葬亂埋、修建大墓豪華墓等行為,推動樹立文明節儉、生態環保、移風易俗的殯葬新風尚。

    殯葬管理體制持續優化。將青杠殯儀館、仰頭山公墓等經營性資產移交黔江區圓喆殯儀服務有限公司(區城投集團下屬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實現殯葬執法管理與殯葬經營范圍業務分離。持續完善紅白理事會等村級自治載體,加強村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笆濉逼陂g,區民政局殯葬執法大隊和黔江圓喆殯儀服務公司穩步開展殯葬執法及殯葬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一方面大力進行禁葬區亂埋亂葬、城區非法墓碑加工等專項整治,先后開展了殯葬管理服務專項整治活動、全國殯葬系統“殯葬服務提升年”活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違法違規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問題專項摸排行動,全區殯葬管理秩序明顯好轉。另一方面聚焦服務收費等群眾關心關注問題,組織開展殯葬服務收費專項檢查,有效規范了殯葬收費行為。

    殯葬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笆濉逼陂g,黔江區圓喆殯儀服務有限公司圍繞群眾需求,增設和調整殯葬服務項目,多層次、多渠道滿足人民群眾各種殯葬消費需求,同時大力引進各類專業人才,建好服務隊伍。配備一線專業技術人才10人,平均年齡30歲以下,全部獲得殯葬專業中級職業資格證書,有3人有10年及以上行業工作經驗,開展各種殯葬服務技能競賽和評比活動,全面提升現有職工的職業素養,群眾對我區殯葬行業的認可度和滿意度穩步提升。

    (三)面臨挑戰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努力,全區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有了較快發展,但與人民群眾對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的需求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依然具有比較明顯的補缺型特征,其轉型與發展還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

    社會福利服務政策整合相對滯后。全區社會福利服務地方性政策整合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福利服務體系的作用發揮。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社會福利服務在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進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為了更好滿足全區人民群眾對社會福利服務需求,迫切需要加強社會福利服務政策整合,提高政策效能,促進社會福利服務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和法制化水平。

    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基礎設施相對短缺。受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歷史發展等因素的制約,全區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基礎設施歷史欠賬較多,城鄉配置不平衡,社會福利服務設施短缺的問題比較突出。現有的兒童福利服務設施條件和服務能力與兒童不斷增長的社會福利服務基本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24個鄉鎮均無公益性公墓和集中安葬點?,F有公墓土葬空墓穴嚴重不足,仰頭山公墓土葬墓穴僅200余個空穴,道路、停車位、陵園綠化等配套設施普遍不足,樹葬、壁葬、鮮花葬等火化墓位仍處于待建狀態。全區沒有經營性公墓,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殯葬消費需求。

    社會福利服務發展任務非常艱巨。全區有社會福利服務需求的兒童數量增多,兒童福利服務需求不斷增長;服務人員專業化服務程度不高,難以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社會福利服務需求。社會福利服務在設施建設布局、管理模式創新、運營機制創新、服務方式創新、專業人員配備、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完善等方面的發展任務艱巨。

    殯葬改革需加緊推進。黔江全區都是土葬改革區,隨著黔江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生態環保、文明科學的殯葬形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繼續實行土葬已經不適應黔江區當前的發展狀況,迫切需要在全區尤其是城區調整劃分火化區和土葬改革區,嚴禁火化區遺體土葬。加強殯葬改革政策宣傳引導,加大土葬改革區實行火葬人員的惠民力度,移風易俗,引導殯葬消費向科學、文明、綠色、環保方向轉化。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第十四次全國民政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切實擔當新發展使命,結合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事業發展實際,加快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補齊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加快建設社會福利制度和殯葬服務體系,推進社會福利事業和殯葬事業轉型發展,全力保障兒童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的權利,完善保障兒童優先、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制度機制,進一步提升殯葬服務水平,推進移風易俗,培育節地生態、文明節儉的殯葬理念,推動我區社會福利事業高質量發展和殯葬事業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共享發展。堅持把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權益作為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密結合經濟發展,采取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保障措施,加大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能力,促進社會公平公正,讓困難群眾更多地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增強其獲得感和幸福感,提高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厚植社會和諧的社會心理基礎。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強化政府在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公共財政為主的社會福利事業資金投入機制,通過政策促進、財政引導、政府扶持、社會推動等多種形式,引導社會資源投入社會福利服務領域,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社會福利事業,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社會福利事業中的作用,形成政社共同推動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良好局面。政府主導推動殯葬改革,引導全區群眾參與殯葬改革,促進良好葬俗的形成。

    公益優先、適度普惠。堅持社會福利服務的福利性和公益性,把保障孤兒、困境兒童、留守兒童、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殘疾人和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民生需求作為重點,堅守社會福利底線,提供兜底性保障服務。根據全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保障能力,逐步擴大社會福利保障范圍和殯葬惠民力度,提高保障水平,促進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服務體系不斷發展,促進殯葬服務體系向惠民化方向發展。

    科學規劃、協調發展。統籌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加強城鄉社會福利薄弱環節建設,補齊短板,增強弱項。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立足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結合特殊困難群體數量及其對社會福利服務的實際需求,統籌規劃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設施布局,合理確定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設施建設規模和水平,促進社會福利協調發展。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系統規劃部署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設施。

    (三)主要任務

    構建未成年人和流浪乞討人員保護體系。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和保護體系,加強未成年人監護能力建設,在鄉鎮(街道)層面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幫扶,建立滯留流浪乞討人員安置機制,繼續保持城市街面基本無流浪未成年人,力爭全區滯留流浪乞討人員全部得到落戶安置。

    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積極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加強對家庭監護的監督指導,完善關愛服務體系,健全救助保護機制,使農村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監護照料、親情關愛和家庭溫暖,有效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權益。加強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健全工作機制,為困境兒童營造安全無虞、生活無憂、充滿關愛、健康發展的成長環境,有效保障困境兒童生存、發展和安全權益。

    完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體系。提高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水平,優化孤兒養育模式,探索實施家庭養育和家庭寄養,健全孤兒成年后安置工作機制,推進機構孤兒成年后社會化安置工作,加強兒童收養工作規范化管理,提高監護水平,提升服務質量,有效保障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合法權益。

    提升殘疾人福利保障水平。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擴大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范圍,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為殘疾人提供全面、優質、精準的康復服務。

    建立綠色、環保、公益優先型殯葬服務體系。加大殯葬改革力度,加強殯葬管理,加大殯葬惠民力度,提高殯葬服務水平,完善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大力進行殯葬服務、殯葬技能人員的培養與引進,積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加快殯葬信息化建設。

    (四)發展目標

    通過完善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配套政策措施,加強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強化服務管理、規范服務標準、提升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等措施,推動社會福利機構轉型發展和殯葬服務創新發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符合區情、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服務供給模式多元化的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和殯葬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社會福利和殯葬服務需求。對標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到2035年,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匹配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全面形成,兒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普惠持續推進,兒童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一流的殯葬服務體系,“逝有所安”全面實現。

    專欄1 “十四五”社會福利和殯葬事業主要發展指標

    序號

    指標

    單位

    2020年

    2025年目標值

    屬性

    1

    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率

    ≥100

    預期性

    2

    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設立率

    100

    100

    約束性

    3

    村(居)兒童主任設立率

    100

    100

    約束性

    4

    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覆蓋率

    100

    100

    約束性

    5

    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排查率

    100

    100

    約束性

    6

    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動態信息錄入率

    100

    100

    約束性

    7

    兒童福利機構達到定點康復機構標準比例

    100

    約束性

    8

    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率

    100

    100

    約束性

    9

    火化區人口占比

    30

    約束性

    10

    城區集中治喪率

    60

    65

    約束性

    11

    新建殯儀服務站


    1

    1

    約束性

    12

    農村公益性公墓鄉鎮覆蓋率

    100

    約束性

    13

    新建經營性公墓


    1

    預期性

    14

    新建骨灰存放(安放)塔


    1

    約束性

    15

    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


    1

    約束性

    16

    新建殯葬信息化平臺


    1

    約束性

    三、構建未成年人和流浪乞討人員保護體系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幫扶,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制度建設、健全保護網絡、細化保護措施,到2025年底,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促進兒童福利事業與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切實維護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一)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建立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履行統籌、協調、督促和指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職責,推動有關部門落實職責,加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法治化、信息化、專業化、標準化建設,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政策措施,強化部門協調配合,加強政策銜接,增強政策和公共資源集成與合理使用,提升資源利用率和管理效能。積極動員村(居)民委員會、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開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活動和服務,引導社會各界關心關愛和積極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二)加強未成年人服務能力建設

    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明確1名工作人員為“兒童督導員”,確保有能力、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員從事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確保事有人干、責有人負;督導村(居)民委員會落實1名村(居)民委員會委員、大學生村官、社區專職工作者或專業社會工作人員為“兒童主任”,負責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優先安排村(社區)婦聯干部、共青團干部擔任。依托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對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實行實名制管理,并及時錄入,實行動態管理;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率達到100%。

    構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強化未成年人共享福利與保護的現代化理念,注重公平發展與機會均等,嚴格落實家庭監護職責,加強學校保護工作,加大社會保護力度,完善網絡保護工作,強化政府保護職能,充實司法保護職責,健全政策制度,構建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執法檢查,推進未成年人保護監督檢查規范化、常態化機制建設。

    優化未成年人保護服務機制。依托“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開通未成年人保護熱線,第一時間督辦和處置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事件,有效回應社會關切,持續提升未成年人保護熱點案件處置群眾滿意率。加強未成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加強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完善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護工作,及時監督、舉報損害未成年人權益事件。動員和引導社會各界關心關愛和積極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借助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在專業培訓、專業服務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優化未成年人保護服務供給,協助解決未成年人生活、學習、健康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未成年人健康茁壯成長。

    (三)加強未成年人監護能力建設

    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持續鞏固和強化家庭在保障未成年人生存和發展中的第一主體責任,引導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強化監護主體責任意識、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完善居住社區嬰幼兒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加強托育服務機構建設,推進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構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加大對監護人監護指導、監督、幫扶力度,加強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為未成年人監護人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提升家庭監護能力。完善家庭監護支持政策,嚴格落實產假、哺乳假制度,探索試點配偶陪產假、父母育兒假等制度,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有效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推進家庭監護監督工作。支持村(居)民委員會、學校、幼兒園、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相關組織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拒絕或者懈怠履行監護職責等,督促指導履行監護職責。建立健全監護評估機制,加強危機干預和家庭監護能力評估體系建設,開展農村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監護評估、家庭走訪工作。指導村(居)民委員會等組織及時報告和協助處置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事件。

    強化兜底監護職責落實。加強兜底監護體制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長期監護和臨時監護措施,明確長期監護、臨時監護情形,細化監護方式,制定操作規程。健全因疫情等突發事件影響造成監護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制度。加強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強化監護能力,提升監護水平。注重未成年人權益風險防控排查,加大風險監測預防力度,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搭建民政和相關部門聯動響應的一體化平臺,健全完善“發現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未成年人保護聯動響應機制。

    專欄2  未成年人保護工程

    1.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制工程: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

    2.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構建設工程:區級設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推進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全面轉型升級,提高未成年人保護機構標準化、規范化水平。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率達到100%。

    3.未成年人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培訓,參訓率達到100%。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未成年人服務。

    (四)強化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幫扶

    推進源頭治理工作,建立流浪走失人員信息庫和返鄉人員信息臺賬,定期通報流浪乞討人員情況,積極開展流浪乞討返鄉人員定期回訪,幫助解決返鄉人員生產生活、醫療等困難,減少反復流浪乞討現象。優化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加強救助管理服務設施建設,強化救助管理機構監管。加大救助尋親力度,及時對疑難人員進行DNA采集、人像比對,加強傳統尋親和網絡尋親工作,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聯合開展尋親。開展流浪未成年人集中教育矯治和困難幫扶工作,繼續保持城市街面基本無流浪未成年人。開展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建立滯留流浪乞討人員安置機制,暢通安置渠道,將經查詢仍無法確定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討人員妥善安置到公辦福利機構,享受相關福利政策,到2025年底,力爭全區滯留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安置率達到100%。

    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

    深入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檔案信息動態化、精細化管理,健全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積極引導企業、慈善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良好氛圍。

    (一)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系。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組織搭建服務平臺,開展業務能力培訓、團隊輔導活動、一對一個案輔導等,提供心理疏導、精準救助、關愛走訪等服務項目,提升村(居)兒童主任服務能力,強化農村留守兒童監護、教育、醫療、心理健康等權益保障。

    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檔案信息化建設。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賬和信息動態更新機制,持續開展“兒童福利信息動態管理精準化提升年”專項行動。對接教育部門,建立學校(幼兒園)農村留守兒童普查登記制度,準確標識學籍,為農村留守兒童精準化管理、個性化服務提供數據支持。

    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監護指導制度。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監護指導工作,指導村(居)民委員會監督、評估監護人依法履責情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親情關愛指導工作,推動因外出務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依法確定被委托照護人,指導其簽訂“兩單兩書”。指導外出務工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加強與留守兒童親情關愛和日常聯絡溝通。指導村(居)民委員會有效履職強制報告、預防干預等職責。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發揮群團組織作用,依托鄉鎮(街道)、村(居)民委員會兒童之家等活動場地平臺,在課后、周末、節假日、寒暑假等重點時段,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日間照料、課后輔導、自護教育、心理疏導等關愛服務。引導和支持社會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詢工作者等專業人員深入學校和家庭,開展監護指導、社會融入、權益維護、心理疏導等專業服務。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以慈善捐款、幫扶或公益項目等形式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動員引導社會力量深入貧困地區,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關愛服務。

    (二)加強困境兒童分類保障

    健全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細化困境兒童類型,精準確定困境兒童種類、保障標準,針對困境兒童監護、生活、教育、醫療、康復、服務和安全保護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根據困境兒童自身、家庭情況分類實施困境兒童保障政策,促進困境兒童健康成長。完善因突發事件影響造成監護缺失困境兒童救助保護機制,強化救助幫扶工作,及時落實臨時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政策,確保因突發事件影響造成監護缺失的困境兒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強化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將符合條件的兒童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等社會救助范圍。落實困境兒童基本醫療保障政策,加強各類醫療保障互補聯動,加大生活困難家庭重病、重殘兒童等困境兒童救助力度。建立健全殘疾兒童篩查、診斷、治療、康復綜合服務工作機制。提高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標準化水平,兒童福利機構內康復服務向社會殘疾兒童家庭延伸。重視困境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專業心理咨詢服務,促進兒童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加強安全保障,妥善安置困境兒童。支持社會力量深入城鄉社區、學校和家庭,參與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困境兒童的良好氛圍。

    加強困境兒童檔案信息建設。建立祥實完備的困境兒童信息臺賬,實現一人一檔案,實行動態管理,為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推動困境兒童檔案管理精細化,實現困境兒童權益保障、服務供給精準化。

    專欄3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提升工程

    1.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提升工程:引入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組織搭建服務平臺,開展業務能力培訓、團隊輔導活動、一對一個案輔導等,提供心理疏導、精準救助、關愛走訪等服務項目,提升村(居)兒童主任服務能力,增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意識,引導留守兒童珍愛生命、提升抗逆力和情緒管理能力;營造兒童良好發展環境,促進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2.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提升工程:建立全方位、全類別的困境兒童生活保障、醫療康復、輔具配置和關愛服務政策,將重病重殘兒童、流浪兒童、貧困兒童等各類困境兒童納入保障。注重加強心理服務,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專業康復機構,改善困境兒童生活和心理健康狀況。

    五、完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體系

    加大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力度,優化孤兒養育模式,落實機構孤兒成年后安置制度,提高監護水平,提升服務質量,確保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各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促進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健全。

    (一)做好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

    提高生活保障水平。規范落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標準和程序,建立與完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和自然增長機制,提高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水平,確保生活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確保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到2025年,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率保持100%。

    加大醫療保障力度。提高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參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加大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醫療救助力度。針對殘疾孤兒的殘疾類型,提供適當的醫療康復服務。對符合條件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持續實施“醫療康復明天計劃”,有效提升殘疾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康復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兒童福利機構與醫療機構、康復機構合作,定期為機構孤兒提供健康體檢、免疫接種、疾病預防等服務,為有康復需求和適應指征的殘疾孤兒提供基本康復訓練。到“十四五”末期,力爭兒童福利院達到定點康復機構標準。鼓勵和支持社會工作力量參與兒童福利服務,做好機構內兒童情緒與心理疏導、人際關系調適、疾病預防與治療服務。

    做好教育保障工作。落實教育資助政策,教育捐款、捐贈和公益性資助適當向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傾斜,擴大資助范圍,提高資助水平,確實保障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接受各層次教育的權益。加大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到學前教育機構接受教育的資助力度。完善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機制,保障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依法完成義務教育。加大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到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和普通高校接受教育的資助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持續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和“福彩圓夢·助學成長”項目。加強兒童福利機構內兒童思想矯治和法制教育工作。推進兒童福利院與普通學校合作,及時安排符合條件的孤兒就近入學,推動兒童福利院內設特教班,力爭機構內殘疾兒童受教育率達到適宜兒童的100%,并納入學籍管理。

    推進就業扶持工作。落實孤兒成年后就業扶持政策,采取切實措施提升有勞動能力的孤兒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通過提供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免費職業介紹、職業介紹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小額擔保貼息貸款、創業服務、創業培訓等多種扶持方式,為有勞動能力的孤兒提供職業幫扶和就業援助,促進其成年后實現就業。加大兒童福利院內年滿16周歲、具有勞動能力的孤兒職業培訓力度,提供就業指導,引導孤兒積極融入社會。

    提供安全住房保障。對沒有安全住房的城鄉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通過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因災倒損農房恢復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配租配售方式或其他住房援助計劃,確保其住有所居。

    (二)優化孤兒養育模式

    推進機構養育工作,不斷優化兒童福利院的養育環境,提高集中養育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高機構內兒童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質量。探索實施家庭養育模式,組建“模擬家庭”,幫助與指導“模擬家庭”解決兒童撫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索實施家庭寄養模式,推進家庭寄養工作,規范家庭寄養程序。

    (三)做好機構孤兒成年后安置工作

    建立機構孤兒成年后安置長效機制。推進集中安置工作,將身體殘疾、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就業能力的孤兒集中安置于社會福利機構,并做好有房產或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等財產的集中供養安置孤兒的房屋管護、維修及賬戶監管工作。推進社會化安置工作,協調解決具有一定勞動就業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兒住房、就業、戶籍及過渡期間生活等問題。

    專欄4  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程

    1.“醫療康復明天計劃”:通過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具有本區戶籍0-18周歲以及年滿18周歲后仍在校就讀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醫療康復自付費用予以資助。

    2.“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對已被認定為孤兒身份、年滿18周歲后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校、普通全日制??茖W校、高等職業學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中專、大專、本科學生和碩博士研究生進行教育資助。

    3.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福彩圓夢·助學成長”項目:對已被認定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身份、年滿18周歲,在普通全日制中等職業及以上學校就讀的中專(中職)、大專(高職)、本科學生進行教育資助。

    (四)加強兒童收養工作規范化管理

    貫徹落實兒童收養相關政策,加強收養登記檔案管理,規范立卷、歸檔、保管、移交和使用制度,促進規范登記。全面推進實施兒童收養評估制度,全面評估收養人撫養、教育和保護被收養人的能力,促進收養能力評估和收養登記程序有機結合、相互銜接,增強收養家庭和被收養人的適配性。提升兒童收養管理工作水平,民政部門切實發揮兒童收養牽頭工作,依法規范開展收養登記工作,加強收養登記管理工作培訓,提升收養登記管理能力。推進收養登記管理信息化建設,開展兒童收養普法宣傳,在全社會倡導形成關愛保護兒童的良好氛圍。加強收養后跟蹤服務,幫助收養家庭鏈接資源,維護被收養兒童的合法權益。

    六、提升殘疾人福利保障水平

    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發展需求,解決好他們的特殊困難和特殊需求。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擴大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范圍。

    (一)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可及性 

    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適時提標擴面,力爭把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至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難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至三、四級的智力和精神殘疾人。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主動發現、精準發現、動態監管的管理機制,提升補貼精準化管理水平。加強“兩項補貼”制度與長期護理保險、老年人福利、社會救助等制度銜接。持續實施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全區通辦,為殘疾人提供更加貼心暖心的服務。積極探索將殘疾人“兩項補貼”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的做法。規范殘疾人“兩項補貼”申請審批流程,強化資金使用,完善兩補資金監管長效機制。

    (二)擴大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范圍 

    擴大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范圍,推動精神障礙康復服務向社區延伸,加強對病情穩定且愿意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的患者“一人一卡一檔”管理,發揮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技術支撐與指導作用,推動社區精神障礙康復機構與精神衛生福利、殘疾人康復、殘疾人托養、社區衛生服務等機構服務對接、場地共用、資源共享,培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標桿機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逐步將社區精神障礙康復機構打造成康復服務網絡中的重要節點。積極引導社會和家庭力量參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將居家康復、照護技能培訓納入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基本服務范圍,為家庭提供照護資訊、政策咨詢、情感支持等專業服務,鞏固和增強家庭照護功能,促進家庭成為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的重要力量和資源。到2025年底,全區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60%以上居家患者能夠接受社區康復服務。

    組織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研究探索基本型康復輔助器具配置補貼制度,為城鄉低保困難殘疾人、殘障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全面、優質、精準的康復服務。

    專欄5  民政精神衛生福利設施提升工程

    民政精神衛生福利設施建設工程:加強精神衛生福利設施建設,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精神衛生福利設施建設和運營,創建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標桿機構,為困難精神障礙患者提供集中養護、康復等服務。

    七、建立綠色、環保、公益優先型殯葬服務體系

    (一)加大殯葬改革力度

    科學劃分火化區,提高火化區人口占比。根據當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將城區由土葬改革區改劃為火化區,提倡黨員干部帶頭實行火葬,在城區全面推行火葬,到2025年火化區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30%。在土葬改革區內,積極引導群眾對死亡人員實行火葬。

    推行生態安葬,規范安葬行為。嚴格按照節地生態安葬標準,控制墓穴式安葬公墓的數量和占地面積,積極推廣骨灰存放、壁葬、樹葬、花葬、散撒及遺體深埋不留墳頭等節地生態葬法,不斷提高生態安葬比例,降低資源消費,倡導遺體捐獻和不保留骨灰。

    實施文明治喪,提升城市形象。適時調整拓展文明治喪區范圍,杜絕文明治喪區域內沿街(路、巷)搭設靈棚(堂)、吹奏哀樂、沿途拋灑紙錢、燃放煙花爆竹等噪聲擾民、污染環境等不文明現象,保障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在城區和人口集中的鄉鎮,加強文明治喪宣傳與執法工作的力度,提倡在殯儀館、殯儀服務站、集中治喪點開展治喪活動,在偏遠區域,大力引導群眾文明治喪、低碳祭掃,制止重殮厚葬、大操大辦、愚昧低俗、污染環境等行為。殯葬服務單位要自覺履行引導群眾文明節儉治喪的社會責任。

    專欄6  加大殯葬改革力度

    1.科學劃定火化區工作:將城區由土葬改革區改劃為火化區,在城區全面推行火葬,力爭到2025年火化區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30%。在土葬改革區內,積極引導群眾對死亡人員實行火葬。

    2.推行生態安葬工程:嚴格按照節地生態安葬標準,控制墓穴式安葬公墓的數量和占地面積,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推廣節地生態葬法,不斷提高生態安葬比例。

    3.文明治喪實施工程:調整拓展文明治喪區范圍,杜絕文明治喪區域內的不文明治喪現象。在城區及和人員人口集中區域的鄉鎮,提倡在殯儀館、殯儀服務站、集中治喪點開展治喪活動,在偏遠區域,大力引導群眾文明治喪、低碳祭掃。

    (二)加強殯葬管理

    把殯葬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成立由區政府領導任組長,民政、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司法、自然資源規劃、環保等相關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議事協調機構,完善建立殯葬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殯葬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殯葬改革有序推進。

    強化責任落實。按照“以塊為主、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職責及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屬地管理責任,并完善考核督查機制,著力構建起政府主導、民政部門牽頭、相關單位協作、社會廣泛參與的殯葬管理良好格局。

    嚴格殯葬服務收費管理。督促殯葬服務機構嚴格落實《重慶市殯葬收費管理暫行辦法》,對基本服務項目收費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非基本服務項目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主要喪葬用品價格實行購銷差率管理。加強殯葬價格監管,全面實施價格公示制度,規范殯葬收費行為。依法查處肆意抬高服務價格、銷售假冒偽劣用品、欺騙坑害消費者等行為。

    持續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加強對《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重慶市殯葬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管相結合的長效機制,疏堵結合、分類施治,嚴肅整治違規搭設靈堂治喪、沿街游喪、“風水先生”借機斂財等亂象。

    從行政權力履行、職責分工和殯葬改革實際出發,探索建立完善殯葬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殯葬行業自律,充分發揮殯葬執法作用,堅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

    加強公墓管理,嚴禁炒買炒賣墓穴、骨灰格位,嚴禁建售超面積、豪華墓位。加強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管理,堅持政府投資建設,實行定價管理,確保公益屬性。強化公墓維護管理費使用情況的監管。加強對農村公益性公墓的監管,嚴禁對外銷售牟利。著力治理亂埋亂葬、大墓豪華墓、骨灰裝棺再葬。加強文明治喪管理,著力治理占道亂搭靈棚、非法運輸遺體以及污染環境等行為。

    專欄7  加強殯葬管理

    1.建立殯葬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由區政府領導任組長,民政、公安、市場監管、衛生、司法、自然資源規劃、環保等相關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議事協調機構,定期研究解決殯葬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殯葬改革有序推進。

    2. 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程:建立健全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管相結合的長效機制,疏堵結合、分類施治,嚴肅整治各類殯葬亂象。

    (三)加大殯葬惠民力度,提高殯葬服務水平

    “十四五”期間,根據區財政實際,逐步加大殯葬惠民力度,將惠民對象由之前的困難群體逐步擴大到覆蓋所有實行火葬的人員以及土葬改革區困難群眾,在全區范圍內逐步實現基本殯葬服務的普惠性、均等化,將惠民殯葬政策擴大到全區城鄉居民和非戶籍常住人口。將全區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納入免除基本喪葬服務費和節地生態安葬補助范圍。探索建立殯葬改革激勵引導機制,對實行樹葬、花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的,選擇生態安葬或不保留骨灰的,以及土葬區遺體深埋不留墳頭等節地生態安葬形式的,實行政府獎補政策,激發群眾的積極性。針對土葬改革區自愿火化的,免除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寄存等項目基本喪葬服務費,減免費用由區財政承擔。設定惠民殯葬標準調整機制,通過論證、聽證等程序使惠民標準制定有據可依,確保惠民標準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專欄8  加大殯葬惠民力度

    1.強化殯葬惠民工程:將惠民對象逐步擴大到全區城鄉居民和非戶籍常住人口。將全區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納入免除基本喪葬服務費和節地生態安葬補助范圍。

    2. 探索建立殯葬改革激勵引導機制:對選擇節地生態安葬形式的,實行政府獎補政策,針對土葬改革區土葬改革區自愿火化的,免除基本喪葬服務費。設定惠民殯葬標準調整機制。

    (四)完善殯葬服務設施建設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導,積極協調農業農村委、鄉村振興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局等相關部門,完善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在濯水鎮建設一個殯儀服務站,殯儀服務站服務半徑5公里以內均為文明治喪示范區,文明治喪示范區內辦理喪事活動不得占用公共建筑物、場所及設施(含小區公共區域),殯儀服務站的建設面積、功能分區及標志設置等嚴格執行《殯儀服務站建設規范》和《殯葬服務標志和設置規范》;對現有的公墓進行規范管理,2025年底前將仰頭山公墓完善手續規劃成城市公益性公墓,按照二類城市公益性公墓的建設指標進行建設,剩余墓位建設全部采用節地生態安葬的方式,向全市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提供安葬服務,墓位價格及墓位維護管理費實行政府定價管理功能分區及標志設置等規劃建設嚴格執行《公益性公墓建設規范》和《殯葬服務標志和設置規范》,并按照《公益性公墓建設規范》和《殯葬服務標志和設置規范》積極開展改造提檔升級工作,增強園區綠化美化,逐步實現墓園公園化;對現有的九個街道公益性公墓進行規范化管理,完善相應手續,并按照重慶市《公益性公墓建設規范》和《殯葬服務標志和設置規范》進行升級改造;在全區24個鄉鎮分別建設至少一個示范性農村公益性公墓,實現全區公益性公墓鄉鎮覆蓋率達到100%,示范性農村公益性公墓按照五類農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設指標進行規劃建設,占地面積不得大于15畝,農村公益性公墓由鄉鎮政府建設經營管理,建設用地由政府無償劃撥或由鄉鎮自行調劑,墓位建設全部采用節地生態安葬的方式,農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設資金,由區縣財政保障,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捐助、捐建農村公益性公墓,農村公益性公墓只能向本鄉鎮轄區戶籍人口提供安葬服務,實行政府定價管理,鄉鎮政府要引導轄區內散葬亂葬的墳墓遷入農村公益性公墓,農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設面積、功能分區及標志設置等規劃建設嚴格執行《公益性公墓建設規范》和《殯葬服務標志和設置規范》,墓位建設全部采用節地生態安葬的方式;在2025年底前完成1個經營性公墓、1個骨灰存放(安放)塔的規劃建設工作,經營性公墓嚴格按照墓區園林化、墓體小型化、墓碑藝術化、葬法多樣化、祭祀環保化、服務人文化的總體要求進行建設,嚴禁建售超面積、豪華墓位,在經營性公墓內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以生態型骨灰安葬設施和骨灰安放設施為基本安置形式,鼓勵設置骨灰堂、骨灰墻、骨灰廊等少占土地的不同建筑形式的骨灰安放設施,倡導實行植樹葬、草坪葬、花壇葬、骨灰散撒等少占或不占土地的安葬形式,節地生態安葬墓區面積占公墓總面積的50%以上,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殯葬需求。

    專欄9  完善殯葬服務設施建設

    1.殯儀服務站建設工程:在濯水鎮建設一個殯儀服務站,建設面積、功能分區及標志設置等嚴格執行《殯儀服務站建設規范》和《殯葬服務標志和設置規范》。

    2. 公益性公墓建設工程:將仰頭山公墓完善手續規劃成城市公益性公墓,在全區24個鄉鎮分別建設至少一個示范性農村公益性公墓,實現全區公益性公墓鄉鎮覆蓋率達到100%。規劃建設嚴格執行《公益性公墓建設規范》和《殯葬服務標志和設置規范》。

    (五)大力進行殯葬服務、殯葬技能人員的培養與引進

    加強殯葬職業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訓,鼓勵殯葬從業人員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推行殯葬服務持證上崗。在殯葬服務單位全面推進服務滿意度評價、服務回訪制度。拓展和提升殯葬社會公眾服務,推動殯葬服務單位設置社會工作崗位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配備社工人才,與臨終關懷服務有效銜接,為遺屬提供悲傷慰藉、情感關懷、心理疏導、精神支持。推動提升殯葬從業人員薪酬待遇,加強員工關愛。探討利用殯葬市場信息員及監督員隊伍監督殯葬服務水平及品質,定期進行殯葬服務水平的競賽與評比,促進各服務機構提升服務水平。

    (六)積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

    認真貫徹落實民政部等9部門《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民發〔2016〕21號)要求,引導群眾擯棄殯葬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積極參與火葬,實行節地生態安葬。節地生態葬式公墓覆蓋率達到100%。進一步抓好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的落實,所有公墓必須設置節地生態安葬墓區或墓位,推行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葬、骨灰撒散等節地生態葬式葬法,倡導使用可降解骨灰盒等環保用品。新建的公益性公墓應當全部采用節地生態葬式建設墓位,已建成的公益性公墓剩余墓區規劃應當全部采用節地生態葬式建設墓位。要按照“占地小、碑臥倒、硬化少、綠化好”的標準,嚴格控制成本。安葬骨灰的單人墓位占地不超過0.5平方米,合葬墓位占地不超過0.8平方米。土葬區安葬單人遺體占地不超過4平方米,雙人墓不超過6平方米。推行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葬、骨灰撒散等節地生態葬式葬法,倡導使用無毒、可降解骨灰盒等環保用品。新建墓位采用小型化、藝術化臥式碑,碑高不超過0.1米,墓碑不超過墓位占地范圍,面積不超過0.4平方米;提倡不立碑;土葬改革區推行遺體深埋、不留墳頭或以樹代碑。除必要的車輛通行道路外,人行通道、墓間道路不硬化,避免“青山白化”現象;建設墓位時最大限度少用石材、水泥等材料。不推山、少砍樹,先建園、后建墓,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建設墓位,盡量選用當地適生樹種、花卉綠化美化園區環境;不選用油性、易燃樹種;山區墓園留足防火隔離空間?!笆奈濉逼陂g每年定期對各地生態節地葬式進行巡查,對實行墓穴式安葬的公墓數量、墓穴數量以及占地面積嚴格實行總量控制,進行殯儀館、經營性公墓、鄉鎮級以上公益性公墓配套骨灰堂論證工作,普遍推行以骨灰存放為主的節地葬式。巡查各經營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劃定節地生態葬墓區,提供節地生態葬墓位,積極推廣小型墓、樹葬、壁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撒散等節地葬式葬法情況。

    專欄10  積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

    節地生態安葬工程:認真貫徹落實民政部等9部門《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民發〔2016〕21號)要求,引導群眾擯棄殯葬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積極參與火葬,實行節地生態安葬,積極推廣小型墓、樹葬、壁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撒散等節地葬式葬法。

    (七)加快殯葬信息化建設

    建立區級殯葬管理服務系統并與重慶市殯葬管理服務系統主動銜接。建成全區基礎殯葬信息數據庫,建立健全殯葬大數據分析應用機制,規范數據錄入、信息采集等終端操作。將殯葬互聯網企業、殯葬設備用品生產企業、殯葬行業協會等納入殯葬管理服務系統,提供信息查詢、在線選購、評價投訴等服務,推動形成“互聯網+殯葬服務”新業態。推動“智慧陵園”建設,將云祭掃、預約祭掃、VR特效模塊應用于城市公益性公墓,逐步推廣到經營性公墓。到2025年6月底,殯葬管理服務系統基本建成并實現60%以上的殯葬服務機構實現業務信息化辦理,逐步開展遠程告別、網上祭奠、網上預約預訂等線上線下互動服務。2025年底實現90%以上的殯葬服務機構綜合利用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服務熱線和呼叫中心等方式,為群眾提供規范、透明、方便、多樣的在線服務。推動殯葬服務機構和有關企業組織依托平臺,提高在線服務能力。

    專欄11  殯葬信息化建設

    殯葬信息化建設:建成全區基礎殯葬信息數據庫,提供信息查詢、在線選購、評價投訴等服務,推動形成“互聯網+殯葬服務”新業態。推動“智慧陵園”建設,將云祭掃、預約祭掃、VR特效模塊應用于城市公益性公墓,逐步推廣到經營性公墓。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發揮區民政局在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和殯葬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創新群眾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凝聚共識與力量。充分發揮區政府的主導作用,把加強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區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區民政局牽頭統籌推進規劃實施,定期檢查規劃落實情況,形成有效的規劃實施機制,確保規劃順利落地落實。

    (二)強化資金保障

    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和兒童福利與殯葬事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兒童福利和殯葬事業發展資金籌措機制,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措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建立健全穩定的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投入機制和自然增長機制。強化項目支撐,積極以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項目形式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支持。在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發展兒童福利和殯葬事業。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兒童福利和殯葬事業。倡導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對兒童福利事業進行慈善捐贈。進一步探索完善促進兒童福利和殯葬事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三)發揮設施功能

    加強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設施建設,結合實際需要,合理規劃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設施布局,管好用好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設施,加強內部管理,健全服務規范,充分發揮設施功能。加強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公辦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服務供給方式,優化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基礎設施供給,滿足我區人民群眾對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的多樣化需求。

    (四)優化人才隊伍

    加強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養和引進持證社會工作者,優化兒童福利和殯葬服務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提高兒童福利機構和殯葬服務專業技術人才比例。加強兒童福利服務志愿者隊伍建設,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兒童福利服務人才隊伍。加強兒童福利服務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改善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健全完善兒童福利服務人才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從業人員待遇水平,激發從業人員積極性,提高服務隊伍穩定性。

    專欄12  兒童福利事業人才隊伍能力提升工程

    兒童福利事業人才隊伍能力提升工程:培養和引進持證社會工作者,分層分類開展能力素質培訓,加強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日常學習教育,為未成年人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持;開展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等兒童工作者能力培訓,著力幫助兒童福利工作者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兒童福利人才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

    (五)強化宣傳引導

    加大兒童福利和殯葬事業宣傳力度,以黨員干部帶頭推動兒童福利和殯葬改革為引領,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參與兒童福利和殯葬改革的自覺性。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傳播手段,深入宣傳兒童福利和殯葬法規政策,普及科學知識,倡導服務供給模式多元化的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服務體系,提倡厚養薄葬、文明節儉、生態環保、移風易俗的殯葬新風尚。大力宣傳推動兒童福利和殯葬改革的先進典型,傳播正能量。充分發揮媒體監督作用,曝光負面案例,為兒童福利事業發展和殯葬改革營造良好氛圍。

    (六)加強監督評估

    區民政局各相關科室按照本規劃的要求,結合實際業務,明確目標任務,制訂相應的具體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并組織具體實施。建立監督考核機制,落實目標責任制,組織開展集中督查、交叉督查、聯合督查、日常巡查和隨機抽查,推動規劃實施。區民政局各相關科室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組織開展階段性評估,每年2月底前將上一年度本部門實施規劃評估或檢查情況報送區民政部門,區民政部門于每年4月底,牽頭組織對各相關部門實施規劃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予以通報,對因工作不力造成責任未落實的,堅決予以問責。確需對本規劃的目標任務進行調整時,由區民政局組織協商制定調整方案。

    附表

    重慶市黔江區社會福利與殯葬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項目庫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

    性質


    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

    建設年限

    總投資(萬元)

    資金來源

    投資

    方式

    責任

    單位

    其中:國市補

    區級財政

    業主

    自籌

    1

    黔江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構建設工程

    新建

    民政

    設立區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推進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全面轉型升級。加強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使覆蓋率達到50%。

    2021-2025

    750


    750


    政府投資

    區民政局

    2

    黔江區未成年人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民政

    開展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培訓,使參訓率達到100%。

    2021-2025

    100


    100



    區民政局

    3

    黔江區兒童福利院改造工程

    改建

    民政

    對區兒童福利院進行改造,使其達到定點康復機構標準。

    2021-2025

    1000


    1000


    政府投資

    區民政局

    4

    黔江區醫療康復明天計劃


    民政

    對符合條件的具有本區戶籍0-18周歲以及年滿18周歲后仍在校就讀的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醫療康復自付費用予以資助。

    2021-2025

    200


    200



    區民政局

    5

    黔江區“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


    民政

    對已被認定為孤兒身份、年滿18周歲后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校、普通全日制??茖W校、高等職業學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中專、大專、本科學生和碩博士研究生進行教育資助。

    2021-2025

    100


    100



    區民政局

    6

    黔江區“福彩圓夢·助學成長”項目


    民政

    對已被認定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身份、年滿18周歲,在普通全日制中等職業及以上學校就讀的中專(中職)、大專(高職)、本科學生進行教育資助。

    2021-2025

    80


    80



    區民政局

    7

    黔江區精神衛生福利設施

    新建

    民政

    占地約100畝,設計床位500張,建設康復樓、住院樓、醫技樓、辦公樓和廚房、餐廳等配套設施及附屬工程。

    2021-2025

    7500

    6000

    1500


    政府投資

    區民政局

    8

    黔江區殯儀服務站建設

    新建

    民政

    濯水鎮殯儀服務站,占地面積35.5畝,建設接待大樓307.18㎡,殯殮處460.78㎡,悼念廳746.04㎡,祭掃大廳241.36㎡,公共廁所及門衛43.88㎡,辦公大樓200㎡,餐廳及值班宿舍194.96㎡。共有治喪守靈廳4間,綠化率40%,停車位100個。

    2021-2025

    1400

    760

    640


    政府投資

    區民政局

    9

    黔江區四類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

    新建

    民政

    濯水鎮、阿蓬江鎮、小南海鎮、石會鎮、水市鄉等五處農村公益性公墓,每個占地15畝,建設墓位2300個,共計占地75畝,墓位11500個。設道路、綠化、管理房、監控室及監控設施等。

    2021-2025

    2500


    2500


    政府投資

    區民政局

    10

    黔江區五類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

    新建

    民政

    除上述五個鄉鎮外,建設19處農村公益性公墓,每個占地8畝,建設墓位1200個,共計占地152畝,墓位22800個。設道路、綠化、管理房、監控室及監控設施等。

    2021-2025

    3800


    3800


    政府投資

    區民政局

    11

    黔江區經營性公墓建設

    新建

    民政

    建設一個經營性公墓,占地150畝,總建筑面積5129.48平方米,建成墓位21868個(公益性墓位8000個)。其中業務用房2512.12平方米,骨灰安放塔1820平方米,遺物焚燒間662平方米,門衛室(含大門)135.36平方米等,綠化占地40506.86平方米,道路、停車場及廣場占地5800平方米。

    2021-2025

    7850


    7850

    社會投資

    區民政局

    12

    黔江區骨灰存放塔建設

    新建

    民政

    建設一個骨灰存放塔,占地5畝,建筑七層,每層1200㎡,總建筑面積8400㎡,包括接待室、服務總臺、接待廳、辦公室、檔案室、監控室、衛生間等。

    2021-2025

    2800


    2800


    政府投資或社會投資

    區民政局


    合計





    27880

    6760

    13270

    7850



    部門解讀 一圖讀懂 文件下載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日韩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的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日韩美女18网站久久精品|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 无码日本精品XXXXXXXXX| 精品香蕉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麻豆|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 色妞WWW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视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99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