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來了——我為群眾辦實事”黔江區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舉行
無愧使命擔當 全力振興鄉村
“發言人來了——我為群眾辦實事”黔江區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舉行
11月12日,“發言人來了——我為群眾辦實事”黔江區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在太極鎮舉行。
發布會上,區鄉村振興局發言人介紹了黔江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區農業農村委、區交通局、區經信委、太極鎮分別通報了黔江區產業發展、交通建設、通訊、電力發展及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工作情況,并現場回答群眾提問(如下圖)。
據悉,過去8年,黔江全區上下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弘揚升華“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作為重慶市、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首批脫貧摘帽區縣之一,黔江區被原國務院扶貧辦命名為首批50個“全國脫貧攻堅交流基地”之一。今年以來,黔江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國、市相關會議部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大力弘揚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健全完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探索創新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發布會上,相關人員現場答疑,回答了群眾關心、關徹的問題。
監測對象防止返貧識別認定
五大步驟搞定
問題1:我是太極鎮的居民冉思勇,最近聽到鎮村干部都在宣傳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我想問下具體的申報程序是怎么樣的呢?
區鄉村振興局:感謝您的提問。按照我區《黔江區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方案》,監測對象的識別認定程序為“農戶申請、入戶核實、村級評議(公示)、鄉鎮(街道)聯合審核、區級審定”五步流程。
第一步:農戶申請。農戶自愿提出書面申請,簽字按手印,并按照相關規定依法對開展家庭經濟狀況等信息核查授權。干部排查和部門篩查預警發現的對象,由村(社)干部或駐村干部指導農戶提交申請。
第二步:入戶核實。村組干部和駐村干部等按照“兩人同行”原則,及時組織開展入戶核實,采集相關信息并填報《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信息采集表》。
第三步:村級評議(公示)。以行政村為單位,組織村民代表、監督人員、村組干部、駐村干部等,對入戶核實對象進行民主評議,并在村(社)政務公示欄內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期滿后將擬新增名單上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第四步:鄉鎮(街道)聯合審核。對村(社)公示無異議的名單,鄉鎮(街道)組織住建、醫療、教育、水利等部門人員聯合審核,并報區級審定。
第五步:區級審定。區鄉村振興局將各鄉鎮(街道)上報的擬納入名單,通過重慶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認定信息管理系統、重慶防止返貧大數據監測平臺等,按照相關部門規定工作流程,與相關部門進行數據比對,核驗是否有財政供養人員、是否有享受型車輛、是否有大額存款、是否有商品房、是否經商辦企業、經商辦企業人員是否正常納稅等。核驗審定后,將符合條件的監測對象名單反饋鄉鎮(街道),錄入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對不符合條件的對象,由鄉鎮(街道)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養殖生豬
四大政策助力
問題2:我準備在家發展養殖產業,想問一下目前對養殖生豬有什么補助政策?
區農業農村委:感謝您的提問。根據相關文件,對生豬養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補助。
一是標準化規模場建設補助。對成功競建的新建、改擴建年產能達到1000頭的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每個補助5萬元,每增加出欄規模1000頭,增加補助5萬元,單場補助不超過10萬元;對新建年出欄1000頭規模的標準化豬場,每場補助10萬元,每增加出欄規模1000頭,增加補助10萬元,單場補助不超過500萬元。
二是引種補欄補助。對新引進的母豬,一般母豬每頭補助500元,二雜及以上標準母豬每頭補助2000元。同時免費對全區能繁母豬養殖場(戶)提供良種豬精液,并配送到鄉鎮街道人工授精站(點)。
三是貸款貼息。對貸款用于養豬的養殖大戶、家庭農場,按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全額貼息,年度貼息最高限額10萬元,專業合作社年度貼息最高限額20萬元,農業企業年度貼息最高限額50萬元。
四是補助強制撲殺的病死豬。對實施強制撲殺的生豬按每頭130元-800元不等的標準進行補助。
黔江經彭水至務川高速公路
力爭“十四五”期間啟動建設
問題3:我在大眾廣場上的宣傳欄上看見有一條高速公路要經過太極,想問下這個高速公路什么時候修?
區交通局:感謝您的提問。你看到的那個是我們對全區“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的公示,你所提的是我們規劃的黔江經彭水至務川高速公路。這條高速目前已經納入全市“十四五”地方高速公路儲備項目,也是我區“十四五”期間全力推動重點項目,我們現在已經完成了項目方案研究,計劃明年啟動并完成工可工作,同步我們也在全力引進建設投資人,如果招投資人順利,我們力爭“十四五”期間啟動建設。
太極鎮電網升級改造
2022年有望全部改造完畢
問題4:太極鎮高壓線路隱患問題什么時候解決?
區經信委:感謝您的提問。目前,區供電公司投入專項隱患治理資金116萬元,對太極鎮所屬10kV金太線的全線隱患進行治理。2022年計劃投資2800萬元對太極鎮鹿子及新陸之外的所有村社實施電網升級改造,目前完成改造項目儲備前期工作,并納入預下達庫,待資金下達后即可實施。
青杠至太極二級路
有望2022年完工投用
問題5:正在修建的青杠至太極的二級路,什么時候能修通?太極的老百姓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區交通局:感謝您的提問。正在修這個二級路起于望嶺,止于太極廟埡,這個項目是太極通到城區的主要道路,全長近6公里,總投資約1.1億元,中間含一座中隧道。項目于2020年啟動建設,工期三年,按照計劃擬于明年也就是2022年完工投用。
5G基站進村入戶步伐加快
24個鄉鎮已建5G基站230個
問題6:現在城里手機到處收得到5G信號了,我們鄉鎮有此地方信號還不是很好,隨著鄉村振興的實施,后面手機信號會提升嗎?
區經信委:感謝您的提問。根據《黔江區5G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21-2025年)》,“十四五”期間我區計劃新建1824個5G基站,其中鄉鎮681個。截至2021年10月底已完成建設376個,年度建設進度居全市第8名。截至2021年10月底已完成建設376個,年度建設進度居全市第8名。24個鄉鎮已建5G基站230個,完成了所有集鎮主要區域信號覆蓋。隨著鄉村振興的實施,5G基站進村入戶步伐加快,集鎮和村(社區)的信號會不斷提升。
太極鎮重點項目建設
正按進度有序推進
問題7:我們看見太極今年到處都在大興土木,建設項目非常多,請問這些在建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怎么樣?
太極鎮:感謝您的提問。《太極鎮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工作方案》下達今年的重點項目28個,現已完工7個、已開工15個。其中,太極中學天橋工程完成形象進度90%,11月上旬可驗收投用;電商產業園完成基礎澆筑;建成開通5個5G基站,完成計劃的250%,建成4G基站2個;石槽中橋新建工程完成進度30%;太極居委至濯水界公路擴寬工程已進入招投標程序;太極鎮衛生院院前急救救護車配備到位,太河村衛生室改建完成;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累計達34.8萬元,年底前7個村均有望突破5萬元。
水產養殖
有三大政策扶持
問題8:我是從事水產養殖的,請問一下有沒有相關的扶持政策?
區農業農村委:感謝您的提問。按照《黔江區農業產業化獎勵扶持辦法》:
一是對按標準新建池塘養殖面積達2畝以上,按每畝2500元的標準給予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性補助。
二是對按標準新建稻漁(藕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2畝以上的,按每畝500元的標準給予基礎設施補助一次性補助。
三是分類補助魚種費用:按照《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DB50/T225-2018)和《池塘80:20養殖技術規范》(DB50/T226-2014)相關規定投放魚苗。新建池塘面積2畝以上的,每畝補助魚種費2500元;新建稻漁(藕漁)面積2畝以上的,每畝補助魚種費150元;山坪塘每畝一次性補助大宗魚種費200元,中小型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電站庫區除外)每畝補助魚種費100元。
免費技能培訓
希望大家積極參加
問題9:脫貧攻堅時期,貴單位組織了很多免費的技能培訓,請問現在還有嗎?
區鄉村振興局:感謝您的提問。現在還有免費的技能培訓。目前重慶市鄉村振興局在全市有17個基地校,設有挖機、叉車、廚師、家政服務、病人護理等專業,其中我區就有旅游學院、華光職校、長城職校三個基地校,設有叉車、家政服務、病人護理三個專業。所有的基地校對以前的建卡貧困戶實行免費培訓,免費吃住,且每天有40元的務工補貼。除了鄉村振興局有免費技能培訓外,我區還有人力社保局、農業農村委等部門都在對當地農民組織各種技能的免費培訓,希望大家積極參加培訓。
以人民為中心
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問題10:請問鄉村振興如何提高我們鎮的公共服務水平?
太極鎮:感謝您的提問。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在教育方面,將改善義務教育、學前教育辦學條件,新建教學樓1棟1300平方米和天橋一座,合并擴建太極中小學,將現太極小學舉辦太極鄉中心幼兒園,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打造太極拳、太極扇教育基地。在醫療方面,將整體搬遷鎮衛生院,新建業務用房2000余平方米,新增床位32張,達到50張,1臺院前急救車配置到位,新建李子村、新陸村、石槽村衛生室,改擴建太河村、金團村衛生室,探索區、鄉兩級醫療人才交流互派機制,提升鄉村醫療軟硬件水平,讓農村患者“大病不出區、小病不出鄉”。
在文化方面,擴建集鎮文化廣場(新時代實踐文明中心),改建李子村文化場、鹿子村文化廣場,新建石槽村文化廣場,深入挖掘太極文化、徽墨煙房文化、農耕文化的時代內涵,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定期舉行好婆婆、好媳婦、孝善兒女、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德馨鄉賢評選等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記者 王道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