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區農村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近日,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重慶市黔江區農村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稱《通知》),現就《通知》作如下政策解讀。
一、政策出臺的背景依據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養老服務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重慶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和《重慶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方案》《重慶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等部署要求,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短板,推進養老服務均等化發展。1月2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印發重慶市農村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的通知》(渝府辦發〔2021〕7號)文件,要求各地根據文件精神和當地實際,制定出臺具體落實舉措,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區民政局在廣泛調研、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黔江區實際,代區政府草擬了我區《實施意見》。
二、政策主要內容
(一)明確工作目標
一是健全區、鎮、村三級養老服務平臺。力爭到2022年,全區建成區級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2所,升級改造鄉鎮敬老院17所、建成鄉鎮養老服務中心24個,完善互助養老點(村養老服務站)功能132個,基本形成覆蓋全面、功能完善的區、鄉鎮、村三級養老服務陣地。二是健全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網絡。到2022年,在建成的132個村互助養老點(村養老服務站)拓展完善日間照料、康復理療、休閑娛樂、緊急救援等功能,每個村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養老助理、培育1支志愿服務隊伍,每個村民小組組建1個互助服務小組,充分發揮基層老年協會作用,對農村老年人普遍開展定期巡訪、結對幫扶、緊急救援等服務。三是健全農村養老服務管理運營機制。到2022年,區級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原則上由養老機構運營,鄉鎮敬老院社會化運營率不低于60%。推行“中心帶點”連鎖化運營模式,增強管理運營能力和專業化服務水平,到2022年,達到《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的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不低于90%,鄉鎮敬老院和鄉鎮養老服務中心不低于65%。
(二)明確主要任務
制定十三項主要任務,包括:一是推進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建設,統籌謀劃布局,爭取中央社會服務兜底工程等資金,于2021年建成石會老年養護院,于2022年在舟白街道建設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二是推進17所鄉鎮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對保留的鄉鎮敬老院進行改造升級,確保安全隱患全部清除、兜底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三是推進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在去年下達11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任務的基礎上,今年再下達7個、明年下達6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四是推進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規范管理、持續運營;五是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六是建立農村老年人“結對扶老”制度。七是培育農村“專兼職+志愿者”養老服務隊伍。八是積極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九是提升農村養老服務人員業務水平。十是推進農村醫療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十一是提升農村養老服務信息化水平。十二是提升農村老年人養老照護支付能力。十三是豐富農村養老服務業態。
(三)明確保障措施
明確三項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將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內容納入民生實事進行部署推進,區民政局、發改委、財政局、人力社保局、住房城鄉建委、衛生健康委、規劃自然資源局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各鄉鎮履行好第一責任主體的責任,共同推動農村養老服務全覆蓋工作落地落實。二是落實資金保障。合理統籌財政預算資金和留存彩票公益金,并爭取政府債券資金,支持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增加建設運營資金投入,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保障格局。三是加大政策扶持。貫徹落實上級出臺的有關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的用地、稅費減免、創業補貼、投融資支持等配套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農村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三、政策核心舉措
文件結合我區實際,就市級任務進行分解。2021年,在完成黃溪鎮、阿蓬江鎮、濯水鎮、鄰鄂鎮、石家鎮、鵝池鎮、金溪鎮、水田鄉、白土鄉、金洞鄉、五里鄉11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新增建設白石鎮、石會鎮、黎水鎮、馬喇鎮、新華鄉、水市鄉、杉嶺鄉7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完成金溪鎮、鵝池鎮、白土鄉、新華鄉、阿蓬江鎮、白石鎮、鄰鄂鎮、金洞鄉、五里鄉、杉嶺鄉10個農村敬老院改造提升任務。
2022年,建設黑溪鎮、沙壩鎮、太極鄉、中塘鄉、蓬東鄉、小南海鎮6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完成水市鄉、馬喇鎮、蓬東鄉、太極鄉、石家鎮、小南海鎮6個農村敬老院改造提升任務。
四、政策中涉及的專業名詞解釋
(一)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指集中居住農村失能特困人員的照護機構。特困人員定義: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失能定義:根據《民政部關于印發〈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的通知》(民發〔2016〕178號),依據自主吃飯、自主穿衣、自主上下床、自主如廁、室內自主行走、自主洗澡等6項指標綜合評估,有4項以上(含4項)指標不能達到的,可以視為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認定為“失能”。
(二)敬老院:為特困人員提供集中養老服務的公辦養老機構。
(三)鎮養老服務中心:指建筑面積不低于800平方米,設置休閑娛樂、生活照料、托養護理(不低于20張以上護理型床位)、醫療康復等功能區域,為轄區內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精神慰藉、文化娛樂、家政服務、托養護理、短期托養、長期照護、家庭照護培訓、養老需求評估等養老服務,為村級互助養老點培養助老員,組織開展老年活動和互助養老服務。
(四)村級互助養老點:指建筑面積原則上不低于100平方米,設置配餐室、休息室、活動室、康復室、圖書室等功能用房,力所能及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日間托養、生活照料、休閑娛樂、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基本養老服務的養老點。
(五)養老服務: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產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務、老年體育健身、老年文化娛樂、老年金融服務、老年旅游等為主的相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