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yius"></ul>
  • <ul id="kyius"></ul>
    <li id="kyius"></li>
    <strike id="kyius"><rt id="kyius"></rt></strike><strike id="kyius"><input id="kyius"></input></strike>
  • <strike id="kyius"></strike>
    您當前位置: 首頁/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政策文件/其他文件
    • 索引號 /2022-08825
    • 發文字號 黔江府辦發〔2022〕11號
    • 主題分類 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計劃
    • 體裁分類 規劃
    • 成文日期 2022-03-14
    • 發布日期 2022-04-01
    • 文件標題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 印發黔江區能源保障“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 發布機構 黔江區人民政府
    • 有效性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 印發黔江區能源保障“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黔江府辦發〔2022〕11號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

    印發黔江區能源保障“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黔江區能源保障“十四五”規劃》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3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前言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事關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緊密聯系人民群眾生活。“十四五”期間,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綠色轉型任務愈發艱巨,能源安全面臨多重挑戰,新舊風險交織并存。推動能源安全,對繁榮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也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

    支持黔江建設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寫入了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深入實施“工業強區、旅游大區、城市靚區”建設,將黔江區建設成為武陵山區對外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本規劃緊緊圍繞“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黔江區能源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和政策措施,以推動黔江區能源生產和消費深化改革,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與經濟、社會、環境、生態協調發展。

    本規劃期限:近期2021年-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黔江區“十三五”能源發展回顧

    第一節??發展基礎

    一、能源消費結構顯著優化

    “十三五”期間,黔江區積極構建以電力和天然氣為主,煤炭和成品油為輔的能源體系,持續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同時大力發展太陽能、風電等非化石能源。全區積極推動新能源發展,一是成功引進了通威84.7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建成重慶首個大型高山光伏發電站,截止2020年12月累計發電2.34億千瓦時,節約標煤2.88億噸;二是大力推動風電項目落地,積極引進了麒麟風電場、五福嶺風電等新能源項目,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30兆瓦,進一步完善了全區新能源發展格局。

    二、能源供給質量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間,黔江區持續完善能源供給體系,不斷增強能源供給能力。一是大力實施輸變電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新增35千伏以上輸變電站4個,電網結構得到持續優化;二是積極推進農網改造工程,農網改造覆蓋率達100%,農村“低電壓”狀況得到扭轉。三是大力推動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實現24個鄉鎮全部接通天然氣,全區天然氣保供能力不斷增強。

    三、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成效突出

    “十三五”期間,黔江區認真落實國家成品油、電力、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改革方案,基本奠定了能源價格的市場機制。一是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建立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適時取消居民用氣價格補貼,理順居民用氣銷售價格;二是實施售電改革試點,支持區內工業企業參與全市電力直接交易,逐步放開上網電價和公益性以外的銷售電價,降低企業用電成本;三是支持整合烏江電力、三峽集團等電網資源,打造“三峽電網”,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

    第二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耗能產業能耗占比較高

    2020年,黔江區六大高耗能行業規上企業能耗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比重雖同比下降了20.5%,但高耗能產業能耗占比高的現狀未得到根本扭轉,對全區能源供給保障與能耗總量控制仍帶來較大壓力,全區產業結構調整任務仍然艱巨。

    二、能源系統整體效率較低

    截止2020年底,黔江區基本完成“十三五”萬元GDP能耗下降目標,但“十三五”期間黔江區能源系統整體效率仍較低。隨著黔江區產業轉型升級、城鎮化進程加速、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重大項目的推進,將推動能源需求持續較快增長,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任務仍然艱巨,節能減排任務對工業用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發展面臨環境承載力不足的重大挑戰。

    三、能源供給能力有待提升

    2020年,黔江區用電量12.3億千瓦時,全區發電量僅約3億千瓦時,大部分用電量需從大電網購入。區內電站主要為水電、光伏電站,水電裝機容量占黔江區總裝機容量的近一半,但由于區域河流可待開發的水能資源相對較少,受其水量小、光資源不優等因素影響,調節能力差,枯水期電力供需矛盾尤為突出,電源建設和電網結構優化亟待加強。全區高壓變電站布點不足,布局不合理,負荷分配不平衡,電網安全、經濟、可靠運行受到威脅。天然氣基礎設施如LNG儲設施仍顯不足,儲氣能力較低。使季節調峰能力彈性不夠。此外,天然氣管道建設也略有滯后,管道之間互聯互通不足,對資源調劑和統籌平衡構成了一定制約。區內各類天然氣用戶(民用、商業、集體、工業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商業和集體用戶等人口密集區域,存在整改困難、整改費用較高、政策支撐不到位等問題。

    第三節??“十四五”發展形勢

    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催生發展新機遇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在西部將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即“兩中心兩地”。黔江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定位的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黔江將享受諸多政策和投資利好,極大提振市場和社會預期。同時,黔江區區位優勢獨特、戰略地位突出,在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過程中,黔江區將迎來“補齊短板、打牢基礎”“優化結構、加快升級”“深化創新、增添動力”“擴大開放、拓展空間”“綠色發展、倒逼轉型”的五大新機遇。

    二、區域能源合作不斷深化催生能源行業新發展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速,川渝兩地合作更加緊密,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步伐也不斷加快。2020年7月,川渝兩地正式簽訂川渝能源運行保障合作協議,提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補、相互配合的能源運行保障體系,加快能源運行保障體系建設,協同推進川渝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強化電力、天然氣等優質資源保障協調,全面提升川渝地區能源生產和供給保障能力。黔江區作為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也是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能源供給保障樞紐,區域能源合作的進一步加強,將為黔江能源設施和能源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新機遇。

    三、新一代技術革新將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新突破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深入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關鍵時期,新能源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隨著新型大型風電葉片、先進儲能技術等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推廣,新能源電站調峰能力弱、供電質量不高等問題將得到緩解,新能源消費在能源結構的占比將持續提升。黔江區新能源設施建設和新能源產業發展已走在全市前列,未來將繼續引領全市新能源發展,為黔江區能源綠色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十四五”期間,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國家市節能耗政策更加強調單位能耗強度,合理控制能耗總量,對存量項目將突出標準引領,加快實施節能升級改造,全面提升能效水平,騰挪用能空間。因此,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等政策信號對黔江區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指明了發展方向。

    五、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對能源轉型發展提出新要求

    隨著極端環境事件日益頻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嚴格資源環境約束將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黔江區目前仍面臨水土流失、石漠化、開發建設活動造成生態破壞等問題,局部地區生態環境仍然脆弱,區域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矛盾依然存在,嚴守生態紅線壓力大。實現環境承載能力與經濟發展相協調是黔江區“十四五”期間面臨的巨大挑戰,也為能源轉型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章??黔江區“十四五”能源供需預測

    第一節??黔江區能源供給概況

    一、電力供給

    目前黔江區供電企業有兩家,分別為黔江供電公司和烏江電力公司。“十三五”期間,接入黔江電力公司電網發電站9座,總并網規模99.875兆瓦,其中光伏電站1座,水電站8座。同時,黔江電力公司擁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2臺,變電容量360兆伏安;110千伏變電站4座,主變8臺,變電容量406兆伏安;35千伏變電站15座,主變32臺,變電容量220.05兆伏安。

    烏江電力黔江區境內直屬水力發電站4座,總裝機容量86兆瓦,年最大發電能力為3.29億千瓦時。同時,黔江區內烏江電力擁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容量240兆伏安;110千伏變電站1座,容量126兆伏安。

    二、天然氣供給

    黔江區現有3家天然氣經營企業,即民生燃氣公司、龍民燃氣公司、祥龍雅風天然氣公司,日供氣能力可達80萬立方米,年供氣能力可達3億立方米。民生燃氣公司現有氣源6個,包括中石化建南氣礦、中石化利川增壓站、中石油恩施昆侖公司、祥龍燃氣的武陵山管道、黔江儲配調峰中心、忠縣中石油管道,發展天然氣用戶約8.6萬戶。龍民燃氣公司現有CNG加氣站1座。祥龍雅風天然氣公司負責水市鄉、石家鎮、鵝池鎮、新華鄉、水田鄉、白土鄉、金溪鎮、太極鄉8個鄉鎮及正陽工業園區城市天然氣供應。

    三、煤炭供給

    黔江區現有煤礦已全部關閉,所需煤炭全部外購。

    四、成品油供給

    黔江區擁有渝東南第一座鐵路油庫正陽油庫。西北成品油通過蘭成渝輸油管道由渝懷鐵路配送至渝東南成品油市場。截止2020年,全區共有民用成品油經營主體16家,年銷售成品油10萬噸。

    第二節??2020年能源需求現狀

    一、電力需求現狀

    2020年,黔江區用電總量12.3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6.2億千瓦時,較2015年度下降31.3%,“十三五”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7.7%。因區內電解鋁企業產能關停,2018年全區工業用電量出現大幅下降,同比下降51.2%,經計算2018-202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0.34%。

    二、天然氣需求現狀

    2020年,黔江區用氣量8798萬立方米,“十三五”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27.9%,其中工業用氣量5351萬立方米,年均復合增長率69.9%。2018年祥龍雅風天然氣公司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全區工業用氣量出現快速上漲,同比上漲344.7%。

    圖2.2 2015年-2020年黔江區用氣情況

    三、煤炭需求現狀

    2020年,黔江區煤炭銷售量23萬噸,同比下降14.5%。

    圖2.3 2018年-2020年黔江區煤炭需求情況

    四、成品油需求現狀

    2020年,黔江區民用成品油銷售量10萬噸,同比上升13.4%,“十三五”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4.0%。2020年全區共有民用油品經營主體16家,日均銷量274噸。

    圖2.4 2015年-2020年黔江區民用成品油銷量

    第三節??“十四五”能源供需預測及平衡分析

    一、能源消費預測

    2020年,黔江區能耗總量84.9萬噸標準煤,根據黔江區2015年能耗總量92.9萬噸標準煤可以推算,“十三五”期間全區能耗年均增長率-1.8%,低于“十三五”期間能耗年均增速不高于3.5%的控制水平。“十四五”期間,除計劃新增的“兩高”項目外,其余能耗按雙控指標能耗總量增量7萬噸標準煤的控制目標進行預測,則全區能耗總量以及各項能源消費量預測如下:

    表2.1 黔江區“十四五”能源消費預測

    能源種類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用電量(億千瓦時)

    12.32

    12.37

    12.41

    12.45

    12.49

    12.54

    天然氣用量(萬立方米)

    8795

    9102

    9421

    9751

    10092

    10445

    油品消費量(噸)

    100000

    104000

    108160

    112486

    116986

    121665

    煤炭使用量(萬噸)

    22.65

    22.94

    23.24

    23.54

    23.85

    24.00

    能耗總量(萬噸標準煤當量)(除新增“兩高”項目能耗)

    84.90

    86.00

    87.12

    88.25

    89.40

    90.56

    “十四五”期間擬投產的“兩高”項目能耗量(萬噸標準煤當量)



    3.7

    9.4

    52

    52

    “十四五”能耗總量預測(萬噸標準煤當量)

    84.90

    86.00

    90.82

    97.65

    141.4

    142.56

    此外,“十四五”期間,若20萬噸鋁加工一化項目、高性能ECR玻璃纖維項目S02線、60萬噸電石裝置改建為60萬噸硅錳合金裝置項目、黔江區合金材料加工項目等“兩高”項目均能建成投產,將新增52萬噸標準煤。同時,以“十四五”末GDP達到350億元和我區“十四五”時期單位GDP能耗下降14.5%的目標測算,到2025年,我區單位GDP能耗需降至0.35噸標準煤/萬元,能耗總量約123萬噸標準煤。

    二、電力需求預測與分析

    2020年,黔江區電力消費量12.32億千瓦時,經計算2018-202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0.34%。“十四五”期間,除計劃新增的“兩高”項目外,預計全區電力消費趨勢仍將總體保持穩定,按0.34%的年均增長控制目標進行預測,到2025年,全區電力消費總量預計約12.54億千瓦時。目前,黔江共有供電企業2家,區內共有電源13處,其中烏江電力4處,黔江供電公司9處,并網規模合計185.875兆瓦。2020年全區最大負荷規模282.4兆瓦,隨著新城片區的逐步開發和青杠工業園區的發展,以及京宏源鋁加工項目、新材料電石項目、三磊玻纖項目等大型用能項目的投產,將帶來全區用電負荷的迅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最大用電負荷將達到646.18兆瓦,全區的電力供需矛盾突出,電源建設和電網結構優化亟待加強。

    三、天然氣需求預測與分析

    2020年,黔江區天然氣消費量8795萬立方米,“十三五”期間,因祥龍雅鳳燃氣公司開始為正陽園區供氣,黔江區天然氣消費增長較快,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4%。“十四五”期間,除計劃新增的“兩高”項目外,預計全區天然氣消費增長率將回落并保持穩定,按3.5%的年均增長控制目標進行預測,到2025年,全區天然氣消費總量預計約10445萬立方米。黔江區現有3家天然氣經營企業,即民生燃氣公司、祥龍雅風天然氣公司和龍民燃氣公司。其中:民生燃氣公司現有氣源6個,利川-黔江天然氣管道供氣能力1億立方米以上,忠縣中石油管道年供氣能力4億立方米以上;同時在建鄉鎮場站LNG供氣項目15個,鄉鎮長輸管線供氣項目2個。祥龍雅風天然氣公司現有供氣能力80萬立方米/天,年供氣能力約3億立方米。龍民燃氣公司現有CNG加氣站1座。依托上述項目,黔江區天然氣供應將滿足本地居民生活和工業需求,并具備為周邊區域供氣能力。

    四、煤炭需求預測與分析

    2020年,黔江區煤炭消費為23萬噸。“十四五”期間,除計劃新增的“兩高”項目外,按1.3%的年均增長控制目標進行預測,到2025年,全區煤炭消費總量預計約24萬噸。目前,隨著黔江區渝懷鐵路復線、黔張常鐵路、黔畢昭鐵路等建成投運,黔江區煤炭缺口可通過鐵路運輸由貴州、新疆、內蒙古等地調入。

    五、成品油需求預測與分析

    2020年,黔江區成品油消費約1萬噸。“十三五”期間,黔江區民用成品油銷售量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十四五”期間,除計劃新增的“兩高”項目外,預計全區民用成品油消費趨勢仍將總體保持穩定,按4%的年均增長控制水平進行預測,到2025年,全區民用成品油消費總量預計約121665噸。目前,黔江區正陽油庫遷建工程已開工建設,建設完成后將形成庫容4.9萬立方米的二級油庫,設計周轉量達45.6萬噸/年,能夠有效地保障黔江區以及渝東南地區的成品油供應。

    第三章??指導思想及目標

    第一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遵循“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位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模式綠色低碳變革,增強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黔江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戰略機遇,深入實施“一中心一樞紐三區三地”建設,全力打造“公共服務高地”和“特色產業集聚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第二節??基本原則

    堅持以能源供給保障為首要任務。遵循能源安全新戰略,牢固樹立“大能源觀”,推動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全力構建多能互補的能源供給體系,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能源供給保障體制機制,著力補強能源供給保障的短板和弱項,抓緊抓實抓細保供措施,切實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

    堅持以能源清潔低碳為發展目標。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重要指示,堅持清潔低碳戰略方向不動搖,加快推進新能源發展、擴大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升傳統能源清潔化利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堅持以能源質量效益為主攻方向。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推行利用先進的能效標準和節能制度,推動形成全區節能型生產和消費模式。以智能高效為目標,加強能源系統的統籌協調和集成優化。著力突破能源質量效益短板,推動能源體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持續提升能源系統質量和能源利用效率。

    堅持以能源融合創新為重要突破。堅持以創新發展為引領,提升能源新舊動能轉換,創新能源利用方式,推進關鍵創新技術應用,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強化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傳統能源消費模式與新消費趨勢、傳統企業創新發展,推動能源融合發展。

    第三節??發展定位

    圍繞黔江區城市發展功能定位,統籌能源發展戰略,推進能源保障體系建設,將黔江區建設成為成渝經濟圈能源供給保障重要支點及渝東南能源供應保障中心。到2025年,黔江區能源供應格局和能源基礎設施布局更加優化,能源創新發展能力和綠色發展水平不斷增強,能源市場化改革和能源管理體系逐步完善,能源消費增速和能源消費結構更趨合理,能源與社會經濟融合發展顯著提升。到2035年,形成能源供給和能源消費結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能源供給保障體系統籌協調、能源發展與社會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高度融合、能源保障支撐更加有力的現代綜合能源體系。

    第四節??發展目標

    一、能源生產和供應水平顯著提升

    到2025年,黔江區能源生產和供應水平顯著提高。協調發展以水電為主,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為輔的供電結構,電力裝機規模和外購電力并網規模達到2450兆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容量75%以上,將可減少284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08萬噸;強化天然氣供應保障,天然氣供應量達到10500萬立方米;保障成品油供應能力,成品油供給量達到10萬噸;優化煤炭購供運銷體系,外購煤炭量24萬噸。

    到2035年,電力裝機規模和外購電力并網規模達到2700兆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78%以上;天然氣供應量達到15000萬立方米;成品油供給量達到11萬噸;外購煤炭量24萬噸。

    二、能源消費和能源結構更加合理

    堅持能源高效消費原則,引導區域合理高效利用能源,不斷降低單位GDP能耗強度。“十四五”期間,力爭全區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2%、累計下降15%(控制目標14.5%),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下降到0.35噸標準煤/萬元(能耗單列項目不納入計算)。煤炭消費比例進一步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升,天然氣覆蓋率9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3%以上。

    三、節能減排和低碳環保效果更加明顯

    到2025年,黔江區單位GDP能耗力爭完成重慶市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達到重慶市下達的任務指標,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排放量消減量完成市下達的目標。力爭2025年實現化石能源消費基本達峰,能源消費達到國市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有關要求。

    四、能源供給網絡和能源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完善能源供給網絡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電力生產和輸送設施建設,完成老舊小區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完善充電換電、加氫、LNG等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民用醇基液體燃料儲備站;完善天然氣儲存和輸送設施建設,優化成品油、煤炭購供運銷體系。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體系、統計分析和評價體系、政策保障體系、監督管理體系,政府推動、企業實施、社會參與的能源管理機制。

    表3.1 黔江區“十四五”能源發展主要指標表

    指標名稱

    2020年實際值

    2025年目標值

    2035年目標值

    ※能源生產供應(除“十四五”期間預計投產的“兩高”項目外)

    電力(兆瓦)

    186

    2450

    2700

    其中:新能源占比(%)


    ≥75

    ≥78

    新能源裝機容量(兆瓦)


    1840

    2110

    天然氣(萬立方米)

    8795

    10500

    14800

    成品油(萬噸)

    10

    12.2

    14.3

    煤炭(萬噸)

    22.65

    24

    24

    ※能源消費結構

    能耗總量

    (供給底數)

    能耗總量(除“十四五”期間預計投產的“兩高”項目外)(萬噸標煤)

    84.9

    90.56

    103.05

    能耗單列指標(“十四五”期間預計投產的“兩高”項目能耗量)(萬噸標煤)

    52

    能耗總量年均增速(除“十四五”期間預計投產的“兩高”項目外)(%)

    -1.8

    1.3

    1.3

    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23

    30

    ※節能減排目標

    單位GDP能耗下降率(%)


    14.5%

    達標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達標

    達標

    第四章??主要任務

    第一節??積極推動能源結構低碳轉型

    實施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發展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開發利用,促進重點用能領域能效提升,不斷優化用能方式,把綠色低碳貫穿于經濟發展各個過程和領域中。

    一、控制煤炭消費比例

    黔江區煤炭消費面臨供需矛盾較為突出,煤炭消費占比過高,外購煤炭渠道單一。為此,應從加強儲運設施建設、提高煤炭利用水平、減少散煤利用、鼓勵企業技術升級、加強煤炭監督管理等措施入手,調動全社會的關注度和積極性,為“十四五”期間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一)嚴格控制散煤燃燒

    嚴格控制農村炊事和城區餐飲經營用戶、流動商販燃燒散煤,進一步加快散煤污染綜合治理,要全面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任務,嚴格防止散煤復燒,加強煤質監督管理,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量。

    (二)鼓勵企業技術升級

    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實現技術升級改造。完成工業園區高能耗機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不具備條件的機組實現節能減排達標治理,落后產能和不符合強制性相關標準要求的機組要實施淘汰。

    (三)加強煤炭監督管理

    強化監督管理,研究建立安全、節能、環保信息共享和聯合監督執法機制,提升監管效能。嚴格落實能評和環評制度以及鍋爐設計文件鑒定、定型產品能效測試等制度,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鍋爐。開展對鍋爐制造和使用單位的監督檢查,曝光違規企業,加大處罰力度。加強對煤炭質量的監督檢查,確保城市建成區銷售、使用的煤炭為低硫低磷低灰分的潔凈煤。

    二、推廣煤炭清潔化利用新途徑和新方式

    (一)嚴格煤炭消耗總量控制

    優化產業結構,嚴格控制電力、裝備制造、建材等高耗煤行業產能和新增耗煤項目的立項建設,推進高耗煤行業和產能進一步壓減和轉型,嚴格控制煤炭消耗,進一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

    (二)構建煤炭清潔化供給格局

    在煤炭集散地以及集中用煤區域,規劃建設全密閉煤炭優質化加工和配送中心,通過采用選煤、配煤、型煤、水煤漿、低階煤提質等先進的煤炭優質化加工技術,提高、優化煤炭質量。

    (三)推廣煤炭清潔化利用技術

    著力推廣煤炭清潔利用新技術和新應用途徑,提高煤炭清潔化利用能力。推廣應用新型水煤漿、煤粉鍋爐,淘汰落后燃煤鍋爐。推廣煤焦化和建材水泥行業新技術,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加強區域內散煤燃燒整治工作,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減少散煤燃燒,降低環境污染。

    三、推進油品清潔化利用和替代

    (一)加強機動車排污監控

    加大機動車排污檢查力度,擴大抽檢覆蓋范圍,加大環保處罰和信息公開力度,建立完備的企業監管平臺和汽車管理信息系統。全面推廣車用燃油國六標準,合理控制燃油機動車保有量,減少對燃油的消耗。

    (二)積極推廣先進高效燃油設備應用

    鼓勵高效載重汽車和先進節能轎車、輕型車的應用,推廣高效汽油機、高效柴油機等工業新設備應用,提升交通運輸領域和工業領域對油品的清潔、高效利用。

    (三)尋求油品清潔化替代技術

    積極尋求油品清潔利用方式和油品替代燃料,逐漸降低對油品消耗的依賴。鼓勵發展燃油和電力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等,逐漸降低汽車領域對油品的依賴。合理布局綜合能源站建設,提高新能源汽車應用的便捷性。利用黔江區糧食和生物質條件,發展生物燃料乙醇,推廣乙醇汽油的應用。加強廢棄油脂收集、提煉生產生物柴油,替代部分油品。

    四、推進天然氣大規模高效利用

    (一)推進居民和公共服務設施用氣

    充分發揮重慶市天然氣資源稟賦,將綠色清潔的天然氣作為傳統能源的主力。加強區域城鄉天然氣管網改造和建設,實現居民小區及公共服務場所天然氣全覆蓋。管網無法覆蓋的城鎮區域和農村地區,鼓勵使用LNG供氣,實現天然氣全域覆蓋,提升天然氣作為民用燃料的普及率。

    (二)推進汽車、船舶等交通工具用氣

    倡導節能減排、低碳出行,積極發展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船舶等交通運輸工具。鼓勵和支持氣電混合動力汽車推廣應用,優先推進公交車、出租車、環衛車輛、客運車輛等氣電混改。持續推進天然氣在民用汽車中的普及應用。加快形成覆蓋物流集散地、高速公路、交通干道、碼頭的CNG、LNG加氣站和充電站發展格局。

    (三)合理發展工業燃料用氣

    以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為中心,科學發展工業燃料用氣,積極調整工業燃料結構。在陶瓷、建材、機電等重點用能領域,實施天然氣燃料替代工程,重點支持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工業用戶,實現天然氣資源的高效利用。

    (四)積極穩妥推進天然氣發電項目建設

    規劃建設天然氣調峰機組,補充電力缺口。利用天然氣電站污染物排放低、運行靈活的優勢,優先發展天然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機組,同時根據電網的調峰需要和天然氣供需情況,擇機建設天然氣調峰機組,解決負荷中心電力缺口和氣網調峰問題。

    專欄1??傳統能源清潔化利用

    煤炭清潔化利用工程。推進“煤改氣”“煤改電”重點項目、煤炭優質化加工項目、建材行業煤炭清潔化利用試點項目建設,推進散煤燃燒整治行動。

    油品清潔化利用工程。推進實施生物質燃料乙醇生產、乙醇汽油推廣應用示范、生物柴油加工提煉項、燃油混合動力汽車推廣應用等項目建設。

    天然氣清潔化利用工程。推進建設新黔路南溝區域加氣站、LNG生產、重點區域CNG、LNG加氣站、燃機發電聯產項目等項目建設。

    政策保障機制工程。開展單位能耗效益綜合評價,建立綜合評價大數據平臺,對主要用能行業和企業開展能效評價,整治淘汰產出效益低的企業。

    第二節??全力構建多元化能源保障體系

    一、穩定發展電力

    以提高供電能力、增強可靠性、提升電能質量、降低網損為目標,以優化電網結構布局和加強高壓電網建設為手段,著力解決配電網薄弱問題,實現配電網精益管理、精準投資,適應電力體制改革新形勢,加快構建現代配電網,促進黔江區電網快速發展,在加快城市化、工業化、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提供有力保障。

    (一)穩定電力來源

    加快電源建設,積極對接“疆電入渝”、“川渝電網一體化”和“三峽電站增發電量入渝”等全市輸變電整體規劃,完善電網結構,推進電力并網,加強城市新區配電網絡建設,繼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實現輸電網與配電網有機銜接,促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提高電網資源配置和保障能力。

    (二)降低電網能耗

    大力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電網規劃與建設,推進“兩型三新”線路和“兩型一化”變電站建設。規劃建設綠色、智能電網,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智能化需求,廣泛應用節能、節地、節材、環保的新技術、新設備,淘汰高損耗和老舊設備,著力提高電網發展質量和節能降耗水平。優化網架結構,加強電網技術改造,提高城鄉電網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解決電網“卡脖子”問題。治理電網安全隱患,繼續抓好居民建筑供電安全改造專項,切實保障民生安全用電、可靠用電。

    (三)提升電力綜合利用效率

    加快負荷中心變電所和電網建設,優化配電網供電范圍,縮短線路供電半徑,降低線路壓降和電能損失,推廣使用節能型變壓器,降低變壓器損耗。推廣應用無功補償設備,提高終端電壓質量和功率因數。推廣負荷轉移技術,促進用戶用電負荷移峰填谷。遵循“先生活、后生產”用電基本原則,安排工業企業壓減高峰用電負荷,錯峰用電,同時大力提倡全社會節約用電。

    二、保障天然氣供給

    把推廣使用天然氣作為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可持續性供應、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和改善大氣環境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工程,推進以氣代油、以氣代煤的工作,大力推廣天然氣冷熱電聯供分布式電源。

    (一)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多氣源供應機制的前期研究,圍繞渝東南片區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天然氣資源保障能力。強化氣源對接和輸氣設施互聯互通,有序推進天然氣長輸管網、城市輸配管網、門站、應急儲配站、調壓站、調度中心等配套工程建設,促進天然氣上中下游協調發展。繼續推進清潔能源惠民工程,推進天然氣下鄉,支持建設安全可靠的鄉村儲氣罐站和微管網供氣系統等農村天然氣設施建設,完善城鄉天然氣配套管網設施。

    (二)推廣天然氣高效利用

    適度發展天然氣發電用于電力調峰。全面提高城市、農村居民天然氣普及率。鼓勵引導工業園區按需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滿足園區發展用電用熱需求,降低用能成本。加快加氣站設施建設,以城市出租車、公交車為重點,積極發展液化天然氣家庭轎車、城際客車、重型卡車等液化天然氣汽車和壓縮天然氣汽車。

    三、完善成油品基礎設施

    目前黔江區工業用成品油需求量不大,成品油消費領域主要是為工業產品運輸服務的交通運輸業。“十四五”期間,仍需大力協調中石油和中石化充分調度資源,加強輸送管線、儲備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黔江區成品油市場的供應。

    (一)加快推進輸送管線建設

    結合重慶市成品油長輸管網建設,新建、擴建煉油項目和原油儲備庫建設進度,統籌協調中石油和中石化資源,加快推進配套成品油運輸管道建設。抓好成品油長輸管線安全管理,加強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嚴防發生安全事故。

    (二)加快推進石油儲備建設

    加強成油品儲備和設施建設,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合理規劃成品油中轉儲運設施、重大能源儲備項目建設。研究建立商業成品油儲備體系,有序引導有條件民營資本進入成品油儲備領域,建立多元成品油儲備體系。

    四、大力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

    依托黔江區良好的資源條件,大力發展、廣泛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非石化能源的使用比例,啟動一批以實現“碳中和”為目標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試點示范。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保障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風能利用

    在嚴格審核風電場規劃建設條件下,充分開發利用風能資源。優先安排風能資源較好、發電利用小時數高、投資效益好的風電場址進行開發。統籌考慮風電項目與輸變電項目建設,確保風電與電網協調發展,同時鼓勵風電企業開展大型風電系統成套技術研究,提高風電開發技術能力。

    (二)太陽能利用

    以工業廠房屋頂、大型公共建筑為主體,扎實推進光伏發電。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在工商業建筑、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上的規模化應用,特別是在用能負荷較大的工業園區、高新產業區等區域推廣應用。鼓勵充分利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光電建筑一體化、光伏路燈、光伏充電站、光伏車棚,以及風光一體化互補發電設施。

    (三)核能綜合利用

    積極響應國家和重慶市“十四五”部署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落實國家積極安全高效發展核能戰略,深入探析核電產業發展新趨勢,因地制宜,在黔江區適度發展低溫核供熱堆項目,有效降低黔江區產業發展要素成本,助力重慶市和黔江區實現“雙碳目標”。

    (四)生物質能利用

    加強資源調查評估,科學規劃布局,借鑒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焚燒工藝,加速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設備,積極推進高環保標準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結合畜禽養殖場、垃圾填埋場、城市污水處理、工業有機廢水處理等建設沼氣利用工程。探索農村生物質能源創新利用技術,大力推廣各種沼氣利用模式,開展沼氣集中供氣、沼氣發電和生物燃氣等工程項目,重點推進大中型沼氣工程、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建設。鼓勵企業發展生物質液體燃料,逐步建立餐飲廢油和地溝油等回收體系,以廢油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建設適當規模的生物柴油加工業企業。

    (五)新能源汽車推廣

    促進充電設施設備網絡技術升級,爭取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全覆蓋。在符合相關安全、環保要求的前提下,在現有加油、加氣站通過增加LNG、充電、換電、加氫等功能,改造成為綜合能源站。逐步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加大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力度,積極發展氣電混合動力汽車、氫電混動汽車、氫油混動汽車。全區出租車領域新增或更新車輛應全部選用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環衛、物流、機場通勤等領域新增或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不低于30%,城市公共交通車輛“十四五”期間逐步由現在的燃油車改用電動車,鼓勵企事業單位職工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

    五、強化能源安全生產

    時刻把安全生產擺在首要位置,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堅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責任擔當,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壓緊壓實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格局。全面強化項目管理過程,安全生產要求,把依法依規作出的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作為決策建議的重要依據。強化對項目建設過程的監督檢查和運行階段安全生產監督力度,進一步強化電力生產、油氣輸送管道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完善油氣管道保護實施細則,啟動全區油氣長輸管道保護工作進入規范化軌道。強化日常管理,提高安全生產保障水平,提高風險管控和事故防范能力,推動安全生產和防范安全事故工作規范化、常態化,最大限度的防止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專欄2 多能互補能源體系建設

    電力基礎設施工程。推進白鶴灘至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黔江段)、白鶴灘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黔江段)、重慶黔江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輸變電網和變電站建設項目,加快電源建設、完善電網結構,進一步穩定電力來源,加強電力保障;建設重慶黔江烏石北線35千伏線路增容工程、重慶黔江石家35千伏變電站主變增容工程、重慶黔江青杠生活垃圾發電廠35千伏送出工程等項目,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電網規劃與建設,淘汰高損耗的老舊設備,治理電網安全隱患;開展重慶黔江500千伏智能輸變電工程、重慶黔江110千伏線路智慧化改造項目等項目建設,優化配電網供電范圍、推廣應用無功補償設備,提升電力綜合利用效率。

    綜合能源站建設工程。充分利用符合條件的現有加油、加氣站點,通過增加LNG、充電、換電、加氫等功能,改造成為綜合能源站。既可以集約利用土地,又可以進一步提高加油、加氣站的綜合利用效率,方便新能源汽車推廣。

    天然氣基礎設施工程。天然氣基礎設施工程。推進渝東南長輸管道天然氣門站建設,LNG氣化調峰站建設,以及天然氣輸配管網等配套設施建設。

    煤炭消費控制工程。加積極推進煤炭儲運設施建設,提高煤炭利用水平;開展散煤燃燒控制工程,鼓勵開發清潔能源;推行煤炭監督管理工程,控制煤炭消費比例。

    油品基礎設施工程。加快推進成品油輸送管線建設,合理規劃成品油中轉儲運設施、重大能源儲備項目建設。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工程。依托黔江的資源優勢,合理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積極推進五福嶺風電場、麒麟風電場、黎黃片區風電場、光伏發電、風光一體化發電、垃圾焚燒發電、低溫供熱堆項目、生物質發電、魚灘電站改建等項目建設。

    第三節??加快分布式能源建設和微電網并網

    一、構建多元化分布式能源結構體系

    鼓勵建設天然氣熱電冷聯產和風、光、生物質分布式能源項目,逐步形成以大型熱電冷聯產能源站為中心,風、光、生物質分布式能源為補充的智慧型分布式能源綜合供給網絡。一是重點發展分布式熱電冷聯產能源站。以黔江區正陽工業園、青杠片區、馮家片區、蓬東(麻田)片區“一園三區”以及區旅游集中服務區、生態產業園區、公共服務綜合機構、大型商業辦公設施聚集區為重點能源負荷中心,結合能源需求的供電、供熱、供冷等多元化要求,合理選擇建設規模,積極發展基于天然氣發電的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二是協同發展風、光、生物質分布式能源。鼓勵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與儲能、微電網等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分布式能源示范基地,同時加強源網荷儲協同,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

    二、積極規劃微電網建設

    (一)推進微電網試點建設

    積極做好黔江區微電網項目與配電網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的銜接,以適應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滿足多元化接入與個性化需求。鼓勵民生燃氣、三峽新能源公司、烏江電力等專業化能源服務公司投資建設、經營微電網項目,鼓勵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微電網項目,以特許經營等方式開展微電網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同時,加強微電網并網管理和運行維護。引導區供電公司、農電中心等電網企業為微電網提供公平的接入服務,監督微電網運營主體建立健全運行管理規章制度,保障項目安全可靠運行,提升微電網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加強區域內電力統一調度,建立集中與分布式協同、多元融合、供需互動、高效配置的能源生產與消費體系。

    (二)探索微電網可持續發展機制

    引導規范微電網市場交易。規范微電網運營主體電力業務許可,建立源-網-荷(分布式電源、配網、用戶)供應體系。鼓勵微電網內市場化定價,構建靈活規范的能源市場交易機制。引導運營主體負責微電網與外部電網的電力電量交換,承擔外部電網交易電量的輸配電費用。推進落實微電網政策保障機制。協助推進微電網內部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建成后按程序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范圍,執行國家規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同時地方政府給予配套政策支持。鼓勵微電網項目單位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專項債券、項目收益債券、中期票據等方式直接融資,并享有綠色信貸支持。探索建立微電網可作為市場主體參與的可中斷負荷調峰、電儲能調峰、黑啟動等服務補償機制,鼓勵微電網作為獨立輔助服務提供者參與輔助服務交易。

    專欄3??分布式能源微電網

    分布式能源建設工程。布局建設正陽工業園區、青杠片區、馮家片區、蓬東(麻田)片區、黔江中心醫院、黔江協和醫院、大十字購物廣場、行政審批大廳等用能中心分布式能源項目。

    并網型微電網試點工程。推進大型工業園區、工業項目等工業類微電網試點項目,商業、辦公、酒店等公建類微電網試點項目,學校、醫院等用能集中區微電網試點項目的建設。

    分布式能源及微電網政策保障工程。優先并網、設立專項建設基金、發放電價補貼、微電網建設投資補貼、貼息支持、信貸支持、服務補償等。

    第四節??高效推進關鍵技術的應用創新

    一、積極引進能源保障新技術

    (一)推進智慧能源系統建設

    加強黔江區能源設施建設的信息化,積極探索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支撐智慧能源系統建設,推進“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建設,建設以“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為基礎,以工業與建筑網絡型泛能站、天然氣門站、分布式能源設施、區域大型供能設施等為重要節點,以智能管控系統(用供能一體化平臺)為核心的能源互聯網,打造安全、清潔、高效、生態、宜居的智慧能源城市。

    (二)發展節能與能效提升技術

    加強現代化工業節能技術創新,重點研究高效工業鍋(窯)爐、新型節能電機、工業余能深度回收利用以及基于先進信息技術的工業系統節能等技術。開展建筑工業化、裝配式住宅,以及高效智能家電、制冷、照明、辦公終端用能等新型建筑節能技術創新。推動高效節能運輸工具和交通運輸系統的先進節能技術創新,加強能源梯級利用等全局優化系統節能技術創新,開展散煤替代等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及示范,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形成有力支撐。

    二、鼓勵能源企業全方位創新

    (一)完善能源技術創新環境

    建立健全能源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化等配套政策。加強能源技術創新文化建設,培育多元包容、尊重創新、寬容失敗、良性競爭的科研文化。完善能源新技術、新模式等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保護機制。完善能源技術標準體系,推動能源自主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標準。加強能源技術創新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強化對能源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激勵。完善以能力和貢獻為導向的能源技術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完善能源技術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評價體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服務,突出創新績效評價。

    (二)夯實能源技術創新基礎

    依托骨干能源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能源技術創新平臺,探索建立新型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組織實施能源技術人才培養計劃,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抓好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引進和培養一批站在能源技術前沿、勇于創新的技術帶頭人。培育一批具有宏觀戰略思維和市場思維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三)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

    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的能源技術創新機制。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能源技術創新企業,推動企業成為能源技術與能源產業緊密結合的重要創新平臺。鼓勵企業開展能源技術創新,積極承擔能源技術創新任務。完善能源領域中小微企業創業孵化等創新服務體系,鼓勵能源領域中小微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局面。鼓勵圍繞重點和新興能源技術領域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合作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專欄4??能源技術應用創新

    節能技術創新工程。推進黔江能源設施信息化建設和能源互聯網建設,打造智慧能源系統;推動現代化工業、新型建筑、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節能技術創新,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能源企業創新引導工程。通過建立健全政策法規、激勵創新成果轉化等措施進一步推行能源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夯實能源技術創新基礎,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的能源技術創新機制,全面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

    第五節??深化能源市場化改革

    一、促進能源供給主體多元化發展

    (一)鼓勵各類資本進入新能源領域

    鼓勵傳統能源企業轉型發展,不斷調整能源生產結構,積極發展以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和氫能等為主的新能源。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新能源中的創新引領作用,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進入新能源領域,推動能源行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

    (二)推進國有能源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國有能源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規范發展、集合資源要素、激勵創新,增強傳統能源供給主體實力。加快油氣改革進程,推進成品油、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政策落地。推進電網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電網投資和成本監管,實現電力輸送“通道”暢通。

    (三)扶持中小型能源企業發展

    加大財政資金對中小型能源企業的支持力度,落實完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同時,支持符合國家政策和節能減排標準的能源企業在黔江拓展能源業務,爭取更多的能源企業落戶黔江。

    二、穩步推進區域能源市場化機制改革

    (一)優化市場價格機制

    積極配合推進電價改革,在廠網分開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與發電環節適度競爭相適應的上網電價機制,引導烏江電力、三峽新能源、通威光伏等發電端企業規范發展。逐步理順天然氣價格,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

    (二)強化能源監管機制

    加強對能源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實施與運營監督管理,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落實國家鼓勵、限制和淘汰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產品名錄等政策要求,嚴把產業政策關、資源消耗關、環境保護關。

    專欄5 能源體制市場化改革

    區域能源市場化機制改革工程。強化對能源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實施與運營的監督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能源市場價格機制,加快能源節約、綜合利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

    能源供給主體多元化工程。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等,成立民營資本配售電公司,健全輸配電電價機制。

    第六節??深入推進節能減排

    一、嚴格控制能源消費增量,優化產業結構

    嚴格執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必須滿足的土地、環保、節能等必要條件。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盲目發展,對于新增(含在建、擬建)項目,強調能耗強度約束,合理控制能耗總量,并根據前期工作進展,嚴格履行節能審查制度,新增工業產能主要耗能設備能效應須達到行業基準值,優先支持能將水平達到行業標桿值項目;對于存量項目,加快淘汰高能耗、低產值的落后產能,對高能耗行業實施更加嚴格的能效和排放標準,倒逼項目加快實施節能升級改造,全面提升能效水平,騰挪用能空間。加大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廣與使用,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完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制定促進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二、大力推進綠色生產模式,發展循環經濟

    大力推進低碳產品認證,促進低碳生產,重構黔江區工業生產和組織方式,全面推進工業綠色制造,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持續加快工藝流程升級與再造,以綠色設計和系統優化為重點,推廣清潔低碳生產,促進增產不增能甚至增產降能。以新材料技術為重點推行材料替代,降低原材料使用強度,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充分利用工業余熱余壓余氣,鼓勵通過“能效電廠”工程提高需求側節能和用戶響應能力。

    三、實施最嚴格的減排制度,強化污染防治

    擴大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提高監測預警水平,建立完善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加強執法監督檢查;依法做好開發利用規劃環評,嚴格建設項目環評,強化源頭預防作用和剛性約束,加快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堅決控制污染物排放,主動控制碳排放,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重點加強化工、電力、水泥等行業污染控制,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行動,控制移動源污染物排放;完善能源管理制度,用好用活節能降耗獎懲機制,鼓勵企業采用節能技術措施。

    專欄6 節能減排

    落后產能淘汰行動。在正陽工業園區重點用能企業進行排查和評估,針對高能耗、低產值的行業、企業,勒令限期整改或逐步淘汰。

    循環工業園建設工程。從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等方面,分別開展綠色循環改造升級行動。企業層面,注意清潔生產和污染排放最小化;產業層面,企業間促進物質和能源的充分循環;園區層面,在園區規劃建設中注意土地集約利用,產業結構合理。

    節能降耗獎懲行動。針對全區工業企業進行節能措施排查,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工業余熱余壓余氣,采用節能技術降低能耗。對優于重慶市萬元產值能耗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予以一定獎勵,對達不到重慶市萬元產值能耗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予以相應懲罰。

    第七節全力建設“渝東南”區域能源保障中心

    緊抓全市部署“一區兩群”協同發展格局的歷史機遇,構建“渝東南”“渝東北”區縣及渝、鄂、湘、黔邊區能源協作互動機制。合理規劃電、天然氣、煤炭、油品以及新能源等各類能源樞紐基礎設施建設,使區內能源與整體能源網絡之間實現無縫銜接,推進區域能源協調發展機制,提升黔江區能源供給的區域輻射能力,將黔江區建設成為成渝經濟圈能源供給保障重要支點及渝東南能源供應保障中心。

    專欄7??區域能源保障中心

    天然氣供給保障工程。推進渝東南調度調峰中心項目建設,提升天然氣綜合服務能力;加快推進石柱-黔江天然氣長輸管道等項目建設,形成以黔江為中心的渝東南天然氣供給網絡。

    油品供給保障工程。加快推進正陽油庫遷建項目建設,提升油庫庫容,形成能夠輻射酉陽、秀山、黔江、彭水等區域的供油能力。

    煤炭供給保障工程。依托渝懷鐵路復線貨場,擴大煤炭中轉、倉儲能力,形成保障區域煤炭供給的能力。

    電力供給保障工程。推進鶴灘至江蘇(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黔江段)、重慶黔江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黔江大河溝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大型供電工程建設,提升區域電力供給能力。

    第五章??黔江區“十四五”能源保障重點項目

    第一節??能源保障項目類型

    一、能源基礎設施類項目

    黔江區“十四五”能源基礎設施類項目主要包括天然氣管道、綜合能源站(油、氣、電、氫)、民用醇基液體燃料儲備站。在天然氣管道方面,“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實施3項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項目建設地點涵蓋了馮家片區、正陽片區、青杠片區,以及水市、水田、太極、白土、新華、石家、鵝池、金溪等鄉鎮。項目實施主體為祥龍雅鳳燃氣和民生燃氣。

    在綜合能源站(油+氣+電)方面,“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實施5座具備加油、加氣和充電功能的綜合能源站。在綜合能源站(油+電)方面,“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實施12座具備加油和充電功能的綜合能源站。在綜合能源站(氣+電)方面,“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實施8座具備加氣和充電功能的綜合能源站。在充(換)電站加裝改造方面,“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實施15項充(換)電站加裝改造建設項目,涉及充電樁2170根,項目建設地點主要包括黔江區重要交通樞紐、人口密集區、產業密集區以及部分交通節點。

    二、電力類項目

    黔江區“十四五”電力類項目主要包括各類發電站、分布式能源系統以及電網建設。在發電站方面,“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實施水電、風電、火電、光伏、低溫供熱堆、生物質能等各類發電站項目16項,總裝機容量2474兆瓦。其中,水力發電站1座,總裝機容量110兆瓦;風電場5座,總裝機容量460兆瓦;火電項目2項,總裝機容量489兆瓦,其中垃圾焚燒發電站1座,總裝機容量9兆瓦,燃氣發電項目1項,總裝機容量48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8項,總裝機容量955兆瓦;核能綜合利用項目1項,總裝機容量400兆瓦;生物質能發電站1座,總裝機容量60兆瓦。

    在電網方面,“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建設35千伏及以下的輸變電項目7個;高壓110千伏、220千伏的輸變電項目16個;超高壓500千伏以上的輸變電項目1個;800千伏特高壓輸電項目1個;黔江區電網實施單位為國網黔江供電公司和烏江電力公司。在分布式能源系統方面,“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在工業園區、學校、公共服務建筑等地建設泛能微網,因地制宜集成常規能源技術、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等,滿足冷、熱及部分電力安全、穩定供應需求。

    三、天然氣類項目

    黔江區“十四五”期間將實施2個天然氣類項目,包括渝東南調度調峰中心項目和石會到黃溪片區天然氣儲備基地建設項目。

    四、產業類項目

    黔江區“十四五”能源保障產業類項目主要涉及裝備制造和技術改造。在裝備制造方面,在“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實施能源保障相關裝備制造項目10個,主要涉及油氣管道和儲備設施制造、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及配件、光伏發電產品等;在技術改造方面,在“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在正陽工業園實施節能低碳、再生利用、循環經濟類技改項目6個。

    五、能源民生類項目

    在“十四五”期間,黔江區將實施能源民生類項目21項,主要涉及能源基礎設施配建工程、冷電熱三聯供、民用光伏、導光管采光系統、沼氣利用、生物柴油提煉項目等。

    第二節??投資估算

    據估算,黔江區“十四五”能源保障項目共100項,總投資為3,723,570萬元,“十四五”完成投資額3,654,351萬元。其中,能源基礎設施類項目總投資206,445萬元,“十四五”完成投資額178,351萬元;電力類項目總投資2,421,531萬元,“十四五”完成投資額2,392,531萬元;天然氣類項目總投資21,951萬元,“十四五”完成投資額17,213萬元;產業類項目總投資980,143萬元,“十四五”完成投資額972,756萬元;能源民生類項目總投資93,500萬元“十四五”完成投資額93,500萬元。

    表5.1 項目分類型投資估算匯總表

    序號

    項目類型和領域

    項目數量(個)

    項目總投資(萬元)

    “十四五”完成投資額(萬元)

    能源基礎設施類項目

    28

    206,445

    178,351

    (一)

    油氣管道

    3

    42,488

    33,911

    (二)

    綜合能源站

    10

    147,600

    128,433

    (三)

    充電樁

    15

    16,357

    16,007

    電力類項目

    46

    2,421,531

    2,392,531

    (一)

    水電

    1

    450,000

    450,000

    (二)

    火電

    2

    140,000

    135,000

    (三)

    風電

    5

    400,000

    385,000

    (四)

    光伏發電

    8

    430,000

    430,000

    (五)

    核能綜合利用

    1

    520,000

    520,000

    (六)

    生物質能

    1

    40,000

    40,000

    (七)

    分布式能源系統

    3

    60,000

    60,000

    (八)

    電網(35千伏及以下)

    7

    101,510

    92,510

    (九)

    電網(高壓110千伏、220千伏)

    16

    150,021

    150,021

    (十)

    電網(超高壓500千伏及以上)

    1

    100,000

    100,000

    (十一)

    電網(特高壓800千伏)

    1

    30,000

    30,000

    天然氣類項目

    2

    21,951

    17,213

    產業類項目

    16

    980,143

    972,756

    (一)

    裝備

    10

    925,790

    920,658

    (二)

    技術改造

    6

    54,353

    52,098

    能源民生類項目

    8

    93,500

    93,500

    合計

    100

    3,723,570

    3,654,351

    第三節??資金來源

    項目資金來源主要為項目業主自籌,并對符合國市有關資金支持方向的項目通過爭取國市有關專項資金予以補助。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提升能源組織保障力度

    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和各相關部門要把提升能源生產和供應水平、調整能源消費和供給結構、完善能源供給網絡和管理體系、節能減排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能源保障的重要內容來抓。成立專門的能源保障規劃工作機構,并充分發揮其決策協調作用,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做到領導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

    第二節??完善能源管理運行機制

    進一步整合電力資源,促進良性競爭,在嚴格執行電力布局整體規劃的前提下,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就近使用電力資源。成立黔江區能源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其成員單位為區發展改革委、區經濟信息委、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委、烏江電力公司、供電公司和石油公司等,負責制定全區能源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策劃黔江區能源發展重大項目,加強對能源發展和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

    第三節??加強規劃落實和政策引導

    促進能源政策與財稅、金融、土地、價格、環保、產業等相關政策統籌協調,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連貫統一,提高政策綜合效率。嚴格約束性指標管理,更多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適應能源建設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以規劃定項目、以項目落實規劃”,集中力量分階段組織實施好一批關系能源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通過重大項目實施促進規劃落實。加強與市級相關部門的溝通,在能源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反饋和解決。

    第四節??加強重點項目的用地保障

    在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科學合理確定用地規模的基礎上,按照“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優先保障能源供給類重大項目用地需求;用地計劃向能源供應保障等重點項目傾斜;依據項目建設時序,統籌考慮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用地計劃,及時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項目用地要做到應保盡保;鼓勵使用荒山、荒地、荒灘、荒漠化土地等“四荒地”建設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項目,科學合理使用荒漠化草地、林地,少占或不占牧草地和林地,禁止占用耕地、水源地和水源涵養林。

    第五節??完善能源財稅投資政策

    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市級財政資金,進一步加大區級財政投資力度,支持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石油天然氣儲備基地建設等能源基礎設施以及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和新型能源建設項目。全面落實資源稅費改革政策,加強運行監管,落實價、稅、財聯動改革,促進節能減排。加強能源政策引導,支持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能源項目建設融資,加大擔保力度,鼓勵風險投資以多種方式參與能源項目。充分利用存量資產增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融資能力,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能源設施的投資建設,完善金融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務。落實能源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政策,鼓勵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依法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

    第六節??完善能源價格及收費政策

    積極穩妥推進電價改革,在廠網分開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與發電環節適度競爭相適應的上網電價機制,引導烏江電力等地方電力企業規范發展。逐步理順天然氣價格,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能源價格和稅收調控,對提高能效、減少污染的能源技術改造項目給予稅收優惠。

    第七節??規范建設管理及安全培訓

    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三同時”原則,強化工程施工圖審查、質量安全監督、竣工驗收備案等制度。各項目行業主管部門要組織和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運行維護搶險人員等從業人員培訓考核,堅持行業持證上崗制度。強化新《安全生產法》宣傳,嚴格落實《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標準化、注冊安全工程師、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制度。

    第七章??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規劃協調性分析

    為滿足重慶市黔江區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特編制黔江區“十四五”能源保障規劃。本規劃明確了黔江區“十四五”期間能源結構和保障的重點方向,全方位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的能源供應。本規劃在充分論證基礎上,從能源需求、供應、結構、高效利用等角度考慮,合理布局能源項目,并與國家、重慶市、黔江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重大政策與戰略規劃、黔江區“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能源利用現狀、環境保護要求等進行比較,與之契合,使之符合黔江區的定位及自身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特點,并綜合考慮城市發展、空間布局、能源資源等多種因素,具備實施規劃必備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合理性。

    第二節??規劃實施環境分析

    一、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實施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土地的占用和擾動,使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地功能發生變化。對空氣的影響,如: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揚塵;電力項目運行過程中排放的煙塵、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天然氣開采過程中排放的硫化物等。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噪音以及電氣設備和輸電線路產生的電磁噪聲對聲環境可能造成某些影響。電氣設備運行過程中會產生一定強度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和無線電干擾等電磁影響。對水環境的影響,如:重點項目建設及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天然氣開采過程中伴生鹽水;電力項目排出的沖灰水、除塵水、工業污水、酸堿廢液、熱排水等,若不經處理可能對地面水環境以及周圍其他環境要素產生不良影響。固體廢物影響,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電力項目運行過程中產生的鍋爐灰渣、核廢料等,若不經處理,其排放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累積影響。

    二、環境保護措施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相關法規、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加強環保和節能評估和審查,強化能源建設和生產運營的環境監測,嚴格落實相關能源環境治理措施,開展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修復,預防和減輕能源開發使用對環境的影響。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強風電、煤氣化發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用地管理,鼓勵利用未利用地建設。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建立統一公平、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禁止無證排污或不按許可證規定排污。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按標準控制使用劣質煤,加強煤炭清潔利用,提高煤炭洗選比例。加強煤炭生產運輸管理,減少煤塵污染。嚴格控制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新建煤電機組必須同步安裝運行高效除塵、脫硫、脫硝設施。加快現役電廠煙氣除塵、脫硫、脫硝設施改造,提高污染物脫除效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電網電磁輻射、風電運行噪聲等區域環境影響。加快能源企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建設。加強清潔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審核技術指南等清潔生產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強化清潔生產審核。石化生產、存貯、銷售企業和工業園區等區域進行必要的防滲處理。

    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修復。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煤礦地下水滲透和地表沉陷,加強水土流失治理。采用清潔生產工藝,提高節水水平,促進廢水循環使用和綜合利用。加強石油天然氣管網建設運營的環境保護,減少耕地占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做好地形地貌恢復,逐步形成與生產同步的生態恢復建設機制。加強水電開發生態和環境保護工作,統籌流域綜合開發,減少淹沒損失。

    第三節??清潔能源利用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相關的國際會議上代表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到2030年前后,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將達到峰值,并且要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達峰。根據全國能源發展規劃形式,未來將以發展清潔能源為主,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要達到20%左右。因此,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一系列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將會逐步出臺,通過持續推廣清潔高效生產、鼓勵大型工業企業實施煤改氣、油改氣等措施,深化推動大宗用能單位能源結構調整和提升清潔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預見,在“十四五”時期,黔江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使清潔能源的占比和利用效率顯著提升。

    第四節??節能績效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能源的重要性逐步顯現,化石能源的枯竭,過度消費化石能源帶來的負面效應日益明顯。本規劃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掛鉤,對高耗能產業和產能過剩產業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強約束,其他產業按平均先進能效標準實行強約束,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健全節能目標責任制和將懲罰制度。把能源供應、節約能源、推廣清潔能源和高效使用能源作為規劃重點。按照本規劃,黔江區“十四五”期間及未來的能源供應都將是以清潔能源為主,加強建筑節能、加強交通節能、注重生活節能、推廣電能替代,加強能源高效利用,對用能單位建立明確的約束機制,有效引導用能習慣。

    第五節??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本規劃以總體符合環保要求為目標。從大氣、水、土地等方面進行權衡,描述規劃的實施帶來的環境影響。以采取必要環保措施為前提,有效實施本規劃內容,將各種環境影響控制在標準范疇,力爭不對大環境造成明顯不利影響。在認真執行國家、市、區有關環保規定基礎上,本規劃將能夠符合環保相關要求,達到環保標準。

    附表:

    黔江區“十四五”能源保障規劃項目表

    序號

    項目名稱

    建設內容及規模
    (產能、裝機容量、產值等)

    建設地址

    項目總投資
    (萬元)

    資金來源

    “十四五”完成投資額
    (萬元)

    建設起止年限

    建設性質

    責任單位

    是否已納入市級規劃

    一、能源基礎設施



    206,445


    178,351





    (一)天然氣管道



    42,488


    33,911





    1

    芭拉胡景區天然氣管道安全隱患整改及技改

    完成對原有輸氣管道改造37公里,新建一條天然氣高壓輸氣管道及閥室等附屬設施。

    芭拉胡景區

    14,488

    業主自籌

    7,244

    2020-2021

    在建

    區經濟信息委


    2

    黔江工業園區及鄉鎮天然氣管道建設工程

    建設馮家片區、正陽片區、青杠片區及鄉鎮管網(水市、水田、太極、白土、新華、石家、鵝池、金溪)、三塘蓋天然氣管網。

    馮家片區、正陽片區、青杠片區及鄉鎮(水市、水田、太極、白土、新華、石家、鵝池、金溪)、三塘蓋

    8,000

    業主自籌

    6,667

    2020-2025

    在建

    區經濟信息委


    3

    石柱-黔江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

    建設一條石柱至黔江的天然氣長輸管道。

    石柱-黔江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1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二)綜合能源站(油、氣、電、氫)


    147,600


    128,433





    4

    城鄉加油站建設

    按照綜合能源站規劃,統籌協調充電樁、換電站、LNG、加氫站選址,建設加油站13座。

    黔江全境

    25,000

    業主自籌

    20,833

    2020-2025

    在建

    區商務委


    5

    加氫站試點建設項目

    在黔江區試點建設2座一級加氫站,日供氣能力400千克/日。

    待定

    3,600

    業主自籌

    3,600

    2021-2025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6

    綜合能源站建設項目

    充分利用符合條件的現有加油、加氣站點,通過增加LNG、充電、換電、加氫等功能,改造成為綜合能源站10-15個。

    黔江全境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7

    舟白鴻園加油站增設LNG、充電樁項目

    原址為在營二加油站。增設60立方LNG儲罐一個,LNG加注機兩臺,充電樁四套。

    中石化鴻園加油站內

    4,500

    業主自籌

    4,500

    2021-2022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8

    正陽鴻運加油站增設LNG、充電樁項目

    原址為在營二加油站。增設60立方LNG儲罐一個,LNG加注機兩臺,充電樁四套。

    中石化鴻運加油站內

    5,000

    業主自籌

    5,000

    2021-2022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9

    正陽板栗山加油站增設LNG、充電樁項目

    原址為在營二加油站。增設60立方LNG儲罐一個,LNG加注機兩臺,充電樁四套。

    中石化板栗山加油站內

    2,500

    業主自籌

    2,500

    2021-2022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10

    城南高坎子加油站增設LNG、充電樁項目

    原址在營二加油站。增設原址為在營二是加油站,增設60立方LNG儲罐一個,LNG加注機兩臺,充電樁四套。

    中石化高坎子加油站內

    4,000

    業主自籌

    4,000

    2022-2023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11

    正陽大院子加油站增設LNG、充電樁項目

    原址為在營二加油站。增設60立方LNG儲罐一個,LNG加注機兩臺,充電樁四套。

    中石化大院子加油站內

    3,000

    業主自籌

    3,000

    2022-2023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12

    正陽油庫遷建工程

    新建油庫庫容量為4.9萬立方米,設計年周轉能力45萬立方米,為酉、秀、黔、彭供油。

    正陽工業園

    30,000

    業主自籌

    15,000

    2020-2021

    在建

    區商務委


    13

    民用醇基液體燃料儲配站

    建設民用醇基液體燃料儲配站1座,對醇類原液加入助燃劑、染色劑并進行稀釋分裝生產

    正陽工業園

    50,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50,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三)充電樁



    16,357


    16,007





    14

    濯水景區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

    建設新能源觀光車、新能源大巴充電樁,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充電樁共計30個,是集車輛充電、換電、停放、調度、游客換乘等多功能室內新能源汽車充電場地。

    濯水景區

    1,25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1,250

    2021-2022

    新建

    區文旅委


    15

    黔江渝湘高速路服務區集中式充電站

    充電樁50根,其中快充30根,慢充20根,鋪設輸變電線路800米,配置變壓器1座。

    黔江渝湘高速路服務區

    7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50

    2020-2021

    在建

    區交通局


    16

    冊山集中式充電(換)站建設項目

    充電樁40根,其中快充32根,慢充8根,鋪設輸變電線路1500米,配置變壓器2座,新增停車位200個,占地2000平方米,配套管理用房200平方米。

    黔江區冊山

    607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607

    2022-2023

    新建

    區交通局


    17

    正陽汽車站集中式充(換)電站建設項目

    充電樁20根,其中快充16根,慢充4根,鋪設輸變電線路500米。

    正陽汽車站

    6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600

    2022-2023

    新建

    區交通局


    18

    老城區老西站充電站

    新建充電站1座,充電樁8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

    黔江老城區老西站

    3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

    2021-2023

    新建

    區交通局


    19

    老城區東站充電站

    新建充電站1座,充電樁8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

    黔江老城區東站

    3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

    2022-2023

    新建

    區交通局


    20

    新城區張家壩充電站

    新建充電站1座,充電樁8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

    黔江新城區張家壩

    3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

    2022-2024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21

    新城區桐坪路充電站

    新建充電站1座,充電樁8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

    黔江新城區桐坪路

    3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

    2021-2022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22

    新城區峽谷支路充電站

    新建充電站1座,充電樁8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

    黔江新城峽谷支路

    3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

    2023-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23

    新城區香山路充電站

    新建充電站1座,充電樁8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

    黔江新城香山路

    3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

    2022-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24

    新城區物流園區充電站

    新建充電站1座,充電樁8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

    黔江新城物流園區

    3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

    2024-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25

    老城區南溝充電站

    新建充電站1座,充電樁8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

    黔江老城區南溝

    3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

    2024-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26

    青杠工業園區充電站

    新建充電站1座,充電樁8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

    青杠工業園

    3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

    2024-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27

    分散充電樁建設項目

    充電樁1800根,其中快充500根,慢充1300根。

    黔江全境

    6,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6,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28

    加油站、加氣站充電樁配建試點工程

    在黔江區選擇取15個加油站或加氣站配建,充電站15座,充電樁共計120個,新增配變1臺,630千伏安,為油電混動汽車、氣電混動汽車提供便利。

    黔江全境

    4,5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4,500

    2021-2025

    儲備

    區發展改革委


    二、電力



    2,421,531


    2,392,531





    (一)水電



    450,000


    450,000





    29

    漁灘電站改建

    新(改)建設計裝機引用流量29.8立方米/秒,水頭45米,裝機110兆瓦,年發電小時數約4000小時,年發電量4.4億度。

    魚灘

    450,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450,000

    2021-2025

    改建

    區水利局


    (二)火電



    140,000


    135,000





    30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新建垃圾焚燒發電廠一座,垃圾處理總規模為700噸/日,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設計處理規模為350噸/日,年處理生活垃圾總量為12.775萬噸,配置1x350噸/日機械爐排焚燒爐和1x7.5兆瓦凝汽式高速汽輪機+1x9兆瓦發電機

    正陽工業園區青杠片區

    30,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25,000

    2020-2025

    在建

    正陽工業園區管委會


    31

    燃機發電聯產項目

    配置一套 “一拖一”多軸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抽凝發電機組,包括1臺9F級燃氣輪機,1臺三壓再熱余熱鍋爐,1臺三壓再熱抽凝式汽輪機(額定供熱能力177.3噸/小時),1臺燃機發電機和1臺汽機發電機,發電出力約48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27億kW?h。

    正陽工業園區

    110,000

    業主自籌

    110,000

    2023-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三)風電



    400,000


    385,000





    32

    黔江區五福嶺風電場項目

    建設單機容量為25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32臺,總裝機容量80兆瓦,風電場配套新建一座110千伏升壓站,包括110千伏和35千伏兩個電壓等級。年上網電量16208.8萬千瓦時。

    濯水鎮、阿蓬江鎮、馬喇鎮

    70,000

    業主自籌

    35,000

    2020-2021

    在建

    區發展改革委


    33

    黔江區黎黃片區風電場項目

    建設總裝機容量150兆瓦的風電場一座。

    黃溪鎮、黎水鎮

    120,000

    業主自籌

    120,000

    2023-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34

    黔江區麒麟風電場項目

    建設裝機規模150兆瓦風電場項目。

    水市鄉、阿蓬江鎮等

    120,000

    業主自籌

    120,000

    2021-2023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35

    黔江三塘蓋風電場項目

    建設總裝機容量50兆瓦的風電場一座。

    沙壩鎮、白土鄉

    50000

    業主自籌

    50000

    2024-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36

    黔江金洞風電場項目

    建設總裝機容量100兆瓦的風電場一座。

    金洞鄉

    80000

    業主自籌

    100000

    2023-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四)光伏發電



    430,000


    430,000





    37

    五福嶺光伏發電場項目

    在五福嶺風電場附近建設并網容量80兆瓦,年發電總量約7000萬千瓦時的光伏發電項目。

    五福嶺片區

    60,000

    業主自籌

    60,000

    2022-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38

    黎黃片區光伏發電場項目

    在黎黃片區風電場附近建設并網容量80兆瓦,年發電總量約7000萬千瓦時的光伏發電項目。

    黎黃片區

    60,000

    業主自籌

    60,000

    2022-2025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39

    農光互補項目

    試點建設容量10兆瓦-15兆瓦的農光互補項目2-3個。通過建設農業大棚,在棚頂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用以發電,兼顧種植,實現光能和土地的集約化、立體化綜合利用,讓農業種植實現綠色、高產、高效的同時,使太陽能這一清潔能源得到充分開發利用。

    待定

    10,000

    業主自籌

    1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發展改革委


    40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建設容量10兆瓦-2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5-10個。

    黔江區全域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發展改革委


    41

    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項目

    開展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其中黨政機關建筑屋頂總面積光伏安裝比例不低于50%,學校、醫院等不低于40%,工商業不低于30%,農村屋頂不低于20%。

    黔江區全域

    50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5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發展改革委


    42

    黔江區濯水水市片區光伏發電項目

    預計總裝機規模約25萬千瓦

    黔江區濯水鎮、水市鄉區域范圍內

    100000

    業主自籌

    100,000

    2022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43

    黔江區黎水白石片區光伏發電項目

    預計總裝機規模約20萬千瓦

    黔江區黎水鎮、白石鎮區域范圍內

    80000

    業主自籌

    80,000

    2024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44

    黔江區馮家壩鎮光伏發電項目

    預計總裝機規模約10萬千瓦

    黔江區馮家壩鎮區域范圍內

    50000

    業主自籌

    50,000

    2024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五)核能綜合利用



    520000


    520000





    45

    中廣核重慶黔江低溫供熱堆項目

    建設熱功率20萬千瓦,發電功率5萬千瓦的低溫供熱堆

    重慶市黔江區

    520000

    業主自籌

    520000

    2024

    社會投資

    區發展改革委


    (五)生物質能



    40,000


    40,000





    46

    黔江區生物質發電項目

    建設并網容量60兆瓦,年發電總量約5000萬千瓦時的生物質發電廠。

    待定

    40,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40,000

    2022-2025

    新建

    區農業農村委


    (六)分布式能源



    60,000


    60,000





    47

    工業類泛能微網

    建設正陽工業園、青杠片區、馮家片區、蓬東(麻田)片區“一園三區”用能中心分布式工業泛能站、商業泛能站,逐步形成工業類泛能微網。

    正陽工業園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48

    學校類泛能微網

    選取適宜的學校建設學校類泛能微網,因地制宜集成常規能源技術、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等,滿足冷、熱及部分電力安全、穩定供應需求 。

    黔江區全域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5

    儲備

    區教委


    49

    公建類泛能微網

    在行政審批大廳、黔江中心醫院、大十字購物廣場等地試點推進建設商業、辦公、酒店泛能站(燃氣發電機+溴化鋰機組+高效冷水機組+燃氣鍋爐)+泛能微網運營調度平臺。

    黔江區全域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5

    儲備

    區住房城鄉建委


    (七)電網(0~35千伏)



    101,510


    92,510





    50

    重慶黔江烏石北線35千伏線路增容工程

    增容改造35千伏烏石北線,改造線路全長18.5公里。

    黔江區城西街道-石會鎮

    1,310

    業主自籌

    1,310

    2021-2021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51

    重慶黔江舟白~南海第二回35千伏線路新建工程

    新建黔江舟白~南海第二回35千伏線路,線路全長20公里。

    黔江舟白-南海

    1,500

    業主自籌

    1,500

    2022-2023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52

    重慶黔江三塘蓋(鄰鄂)35千伏輸變電工程

    最終2×6.3兆伏安,本期2×6.3兆伏安;新建青杠-三塘蓋35千伏同塔雙回線路長度20公里。

    黔江青杠-三塘蓋

    5,000

    業主自籌

    5,000

    2021-2022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53

    黔江區35千伏變電增容工程

    包含石會35千伏變電站主變增容、石家35千伏變電站主變增容建設內容。

    黔江石會、石家

    1,200

    業主自籌

    1,200

    2023-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54

    重慶黔江10千伏城鄉農網工程

    “十四五”10千伏城鄉農網改造工程。

    黔江全境

    35,000

    業主自籌

    35,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55

    10千伏及以下城、農網項目

    新建及改造城區、農村配變500臺,新增配變容量預計200兆伏安,新增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線路約1750公里。

    黔江全境

    54,000

    業主自籌

    45,000

    2020-2025

    在建

    區經濟信息委


    56

    黔江正陽工業園區及新城配電工程

    新建35千伏變電站二座,新建35千伏及10千伏輸電線路約20km。(烏江電力)

    黔江正陽工業園區及新城區域

    3,500

    業主自籌

    3,500

    2023-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八)電網(高壓110千伏及以上)


    150,021


    150,021





    57

    黔江大河溝220千伏輸變電工程

    開斷黔江~酉陽220千伏雙回線路接入大河溝開關站,新建線路長約10公里;新建張家壩~大河溝220千伏雙回線路,線路長度約2×74.5公里。

    黔江大河溝-張家壩

    55,000

    業主自籌

    55,000

    2021-2023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58

    渝湘鐵路黔江牽引站220千伏外部供電工程

    新建220千伏牽引站一座,新建線路長度15公里。

    黔江區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3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59

    重慶黔江汆水洞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最終3×5萬千伏安,本期2×5萬千伏安;電壓等級:110/35/10千伏;新建大河溝\黔江-汆水洞110千伏線路,長度約15公里。

    黔江大河溝-氽水洞

    7,500

    業主自籌

    7,500

    2025-2026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60

    重慶黔江南溝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最終3×5萬千伏安,本期2×5萬千伏安;電壓等級:110/35/10千伏;新建線路長度28公里,其中新建單回大河溝-南溝110千伏線路,長度約1×15.5公里,新建單回黔江-南溝110千伏線路,長度約1×12.5公里

    大河溝-南溝

    6,000

    業主自籌

    6,000

    2022-2023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61

    重慶黔江110千伏舟白變電站輸電線路改造工程

    利用現有線路改接舟白站至220千伏黔江站和大河溝站。

    舟白站-黔江站
    舟白站-大河溝站

    1,000

    業主自籌

    1,000

    2023-2024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62

    重慶黔江濯水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最終3×5萬千伏安,本期2×5萬千伏安;電壓等級:110/35/10千伏;新建雙回青杠-濯水110千伏線路,長度約2×15公里。

    青杠-濯水

    9,600

    業主自籌

    9,600

    2021-2022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63

    重慶黔江220千伏大河溝變電站110千伏送出工程

    將110千伏青濯東西線π接入220千伏大河溝站,同時新建大河溝-烏楊站單回線路,新建線路總長度約30公里。

    大河溝-烏楊站

    6,000

    業主自籌

    6,000

    2023-2024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64

    重慶黔江110千伏濯水變電站35千伏送出工程

    將35千伏馮濯東、西線改接入110千伏濯水變電站,新建線路長度2×2公里,將35千伏濯兩東、西線π接入110千伏濯水變電站,新建線路長度4×1.5公里,將35千伏濯石線改接入110千伏濯水變電站,新建線路長度1×2公里,將35千伏濯馬線改接入110千伏濯水變電站,新建線路長度1×2公里。

    濯水變電站

    2,156

    業主自籌

    2,156

    2021-2021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65

    黔江巨木嶺變220千伏間隔擴建工程

    巨木嶺變擴建220千伏出線間隔一個,以實現同國網黔江變雙回路電氣連接,提高供電可靠性。(烏江電力)

    巨木嶺

    400

    業主自籌

    400

    2022-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66

    黔江巨木嶺變220千伏擴建#2主變工程

    巨木嶺變擴建220千伏 #2主變1臺、三側相應間隔及無功補償設備,主變容量240兆伏安。以擴大供電容量,提高供電可靠性。(烏江電力)

    巨木嶺

    2250

    業主自籌

    2,250

    2023-2025


    區經濟信息委


    67

    黔江青杠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新建110千伏輸電線路約6公里。(烏江電力)

    青杠

    4500

    業主自籌

    4,500

    2024-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68

    黔江正陽工業園區110千伏輸變電工程

    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座,新建110千伏輸電線路約6公里。(烏江電力)

    園區

    5047

    業主自籌

    5,047

    2022-2024


    區經濟信息委


    69

    黔江巨木嶺站至湖北咸豐第二通道輸電線路工程

    新建110千伏輸電線路約35公里,導線型號LGJ-300平方厘米。(烏江電力)

    黔江巨木嶺-湖北咸豐

    6480

    業主自籌

    6,480

    2022-2023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70

    110千伏黔江巨木嶺變電站至酉陽大河口電站第二回輸電線路工程

    新建線路約70公里,導線型號為LGJ-240 平方厘米,大河口電站和巨木嶺變電站各新增110千伏出線間隔一個。(烏江電力)

    巨木嶺-大河口

    8700

    業主自籌

    8,700

    2024-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71

    110千伏巨木嶺至群力第二回輸電線路工程

    新建線路約3k公里,導線型號為LGJ-300 平方厘米,群力變電站和巨木嶺變電站各新增110千伏出線間隔一個。(烏江電力)

    巨木嶺-群力

    638

    業主自籌

    638

    2023-2024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72

    黔江區大河口電站升壓擴容工程

    新建220千伏升壓站1座,容量為1*240兆伏安,同時新建同塔雙回220千伏線路約23公里(黔江境內約9公里),110千伏線路約2公里。(烏江電力)

    大河口

    14750

    業主自籌

    14,750

    2024-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九)電網(超高壓500千伏以上)


    100,000


    100,000





    73

    重慶黔江500千伏輸變電工程

    新建500千伏變電站一座,新建線路長度2×120公里。

    黔江區

    100,000

    業主自籌

    100,000

    2024-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十)電網(特高壓)



    30,000


    30,000





    74

    白鶴灘至江蘇(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黔江段)

    該工程自西向東從白石鄉進入黔江區,從杉嶺鄉進入湖北咸豐縣,共經過黔江區約17公里。

    白石鄉-杉嶺鄉

    30,000

    業主自籌

    30,000

    2021-2022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三、天然氣



    21,951


    17,213





    75

    渝東南調度調峰中心項目

    新建渝東南長輸管道天然氣門站一座,輸氣能力達82萬立方米/日,配氣站主要工藝設備包括:過濾器、計量、調壓、加臭、配氣裝置;新建LNG氣化調峰站一座,設4個容積為150立方米的立式儲備罐,儲備總容積為600立方米,日儲備能力12萬立方米/日,配套控制室、配電室、消防水站(2個800立方米消防水罐,消防泵房)、污水站、1#~2#門衛室;調度中心大樓一棟(6F)主要功能為生產調度和全廠提供綜合服務。

    黔江區馮家街道漁灘居委二組

    18,951

    業主自籌

    14,213

    2020-2023

    在建

    區經濟信息委


    76

    石會到黃溪片區天然氣儲備基地建設項目

    建設總容積為150m3臥式儲罐,氣化裝置1套,LNG充裝裝置2套,加熱裝置1套,加臭裝置1套,消防水池1座,值班房及員工培訓樓1棟,公司材料集散的庫房1座。


    3,000

    業主自籌

    3,000

    2020-2022

    在建

    區經濟信息委


    四、產業項目



    980,143


    972,756





    (一)裝備



    925,790


    920,658





    77

    民生黔江基地管道生產項目

    項目占地約40畝,將建成年產天然氣管材2萬噸生產線。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新5632平方廠房一座,1024平方庫房一坐,15平方冷水機組間、12平方門衛兩座。建PE燃氣管道(PPR冷熱水管)生產線4條,雙壁波紋管生產線2條,鋁合金襯塑管生產線、不銹鋼生產線、不銹鋼波紋管生產線各1條;2.新建2508平方廠房一座,6平方門衛兩座;水、電、氣表箱生產設施,汽、油罐,空溫式氣化器,配套輔助設施。

    正陽工業園

    30,790

    業主自籌

    25,658

    2020-2025

    在建

    區經濟信息委


    78

    重慶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光伏發電智能生產和智能化調控。

    正陽工業園

    10,000

    業主自籌

    10,000

    2021-2022

    新建

    區發展改革委


    79

    氫燃料電池生產項目

    項目占地約400畝,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年產氫動力新能源氫燃料電池2000千瓦分兩期建設。

    正陽工業園

    200,000

    業主自籌

    200,000

    2021-2023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80

    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生產項目

    光伏電池板加工生產線及配套設施建設

    正陽工業園

    80,000

    業主自籌

    80,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81

    節能汽車配套產品研發及制造項目

    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引進企業購置研發及生產設備1000余臺(套),新建智能控制生產線50條,設計生產能力500萬套/年。

    正陽工業園

    50,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50,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82

    碳纖維復合材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

    項目占地80畝,配套廠房及辦公用房53333平方米,引進各類設備,建設兩條年產1000噸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預浸料生產線。

    正陽工業園

    100,000

    業主自籌

    100,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83

    熱塑性玻纖增強材料(FRTP)汽車配件生產線項目

    圍繞重慶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配套,針對汽車配件市場的廣泛需求,以玻纖、樹脂為主要原材。項目擬占地245畝,建筑面積180000平方米;購置模具、混料機、復合機等整套生產設備,形成年產40萬套FRTP(熱塑玻璃纖維增強材料)汽車配件的產能。

    正陽工業園

    250,000

    業主自籌

    250,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84

    玻璃鋼雙層儲油罐項目

    依托黔江玻纖產業優勢,建設生產車間、倉庫、綜合樓等,建筑面積35000平方米;購置切割機、模具、拉擠器、噴涂設備等整套生產設備,形成年產各種型號鋼內襯外復玻璃鋼雙層儲油罐800套的項目能力。

    正陽工業園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85

    車用玻纖纏繞CNG氣瓶及1萬套復合材料保護罩生產線項目

    建設生產車間、原料倉庫、綜合樓、檢驗測試車間、成品倉庫及配套的生產生活設施,共計建筑面積30000平方米;引進模具、混料機、上料機、切割機、注塑機等全套生產設備,達到年產6萬支車用玻纖纏繞CNG氣瓶及1萬套復合材料保護罩的生產能力。

    正陽工業園

    150,000

    業主自籌

    150,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86

    10AH動力電池項目

    項目占地50畝,建設廠房,購置真空攪拌機、膠體磨、精密單面間隙涂布機、極片吸塵器、封裝生產線等,形成年產1800萬只10AH動力電池產能。

    正陽工業園

    35,000

    業主自籌

    35,000

    2021-2025

    新建

    區經濟信息委


    (二)技術改造



    54,353


    52,098





    87

    黔江區生態工業園集中供汽項目

    建設鍋爐房、煤棚、綜合辦公樓、設備場、傳達室,公用工程項目及附屬設施:廠區道 路、廠區給排水管網、循環水系統、消防水系統、圍墻及大門、園區供 汽管道、綠化等。項目一期占地面積 6700平方米,建筑面積 2927.02 平方米,二、三期建筑面積 4000 平方米。一期建設安裝一臺 15噸/小時 循環流化床鍋爐、一臺 15噸/小時 鏈條鍋爐備用,建設安裝至園區 部分用熱企業蒸汽管道。二、三期建設安裝一臺 20噸/小時 循環流化床鍋爐、一臺 20噸/小時循環流化床鍋爐、一臺抽背式汽輪發電機、建設安裝基本覆蓋企業的蒸汽管道。

    正陽工業園

    5,000

    業主自籌

    3,333

    2020-2022

    在建

    區經濟信息委


    88

    工業園區節能低碳、循環經濟類技改項目

    對園區內的用能設備進行節能技術改造,構建能量循環利用體系。

    正陽工業園

    10,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1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89

    工業余熱發電節能改造項目

    在工業企業余熱較多的區域進行余熱發電節能改造,利用廢氣、 廢液等工質中的熱或可燃質作熱源,生產蒸汽用于發電。

    正陽工業園

    2,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2,000

    2021-2023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90

    黔江老城區道路照明節能改造項目

    對老城區道路照明進行改造,含燈桿、燈具、電纜、變壓器等改造內容。

    黔江老城區

    2,353

    業主自籌

    1,765

    2020-2023

    新建

    區城市管理局


    91

    年處理10萬噸廢舊輪胎資源化再生利用項目

    建設年處理10萬噸廢舊輪胎資源化再生利用項目,廢舊輪胎熱裂解產出高附加值的熱解氣、熱解油、熱解炭黑和鋼絲。

    正陽工業園

    5,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5,000

    2021-2025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92

    硅錳合金余熱發電項目

    二期建設,一期建設一臺12兆瓦汽輪發電機組,二期建設一臺75兆瓦汽輪發電機組。其中一期工程煤氣發電系統為項目改建后的2臺全封閉錳硅合金礦熱爐配套設置,可實現錳硅合金生產線的煤氣資源全部綜合利用,并同時用作廠區內的動力電,降低單位產品能耗,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

    正陽工業園

    30,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30,000

    2022-2025

    新建

    正陽工業園區管委會


    五、能源民生類項目



    93,500


    93,500





    93

    三塘蓋國際旅游度假區能源基礎設施配建工程

    為保障景區有序開發和使用,在三塘蓋景區內新建10千伏及以下輸變電工程、綜合能源站、天然氣輸配基礎設施、分布式能源系統等能源基礎設施。

    三塘蓋

    13,500

    業主自籌

    13,500

    2021-2025

    儲備

    區文旅委、區經濟信息委


    94

    城市峽谷綜合開發項目能源保障工程

    為保障城市峽谷綜合開發項目順利實施,新建10千伏及以下輸變電工程、綜合能源站、天然氣輸配基礎設施、分布式能源系統等能源基礎設施。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發展改革委


    95

    阿蓬江流域綜合開發能源保障工程

    為保障阿蓬江流域綜合開發項目順利實施,新建10千伏及以下輸變電工程、綜合能源站、天然氣輸配基礎設施、分布式能源系統等能源基礎設施。

    阿蓬江流域

    20,000

    業主自籌

    2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發展改革委


    96

    天然氣調峰發電和冷電熱三聯供試點工程

    實施天然氣調峰發電和冷電熱三聯供試點工程,以天然氣為主要燃料帶動燃氣輪機、微燃機或內燃機發電機等燃氣發電設備運行,產生的電力供應用戶的電力需求,系統發電后排出的余熱通過余熱回收利用設備(余熱鍋爐或者余熱直燃機等)向用戶供熱、供冷。

    待定

    10,000

    業主自籌

    1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97

    黔江新希望生豬產業基地沼氣利用項目

    利用黔江新希望生豬基地產生的糞便產生沼氣并加以利用。

    新希望生豬產業基地

    5,000

    業主自籌

    5,000

    2021-2025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98

    黔江新希望生豬產業基地天然氣分布式能系統項目

    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系統,實施冷熱電三聯供,在為生豬基地供電的同時并入常規電網,兼具發電、儲能、協調控制功能。

    新希望生豬產業基地

    10,000

    業主自籌

    10,000

    2021-2025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99

    新希望“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

    以新希望生豬產業基地為依托,集成光伏、生物質能、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傳統電力等多能互補能源系統,探索微電網并網自主交易模式,打造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

    新希望生豬產業基地

    5,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5,000

    2021-2025

    儲備

    區經濟信息委


    100

    黔江區智慧路燈改造工程

    通過應用先進、高效、可靠的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和無線GPRS/CDMA通信技術等,實現對路燈的遠程集中控制與管理的路燈,智慧路燈具有根據車流量自動調節亮度、遠程照明控制、故障主動報警、燈具線纜防盜、遠程抄表等功能。

    待定

    10,000

    國市補助+業主自籌

    10,000

    2021-2025

    儲備

    區住房城鄉建委


    合計

    合計

    3,723,570


    3,654,351





    部門解讀 一圖讀懂 媒體視角 文件下載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欧美日韩视费观看视频|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在线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2020国产精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2021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一|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精品青青青高清在线观看 | 日批日韩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高清免费久久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